世界現在正處于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黎明,也就是所謂的“工業4.0”——由物聯網、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推動,從計算機系統到網絡物理系統的轉變。在嚴格的意義上,工業4.0是將新技術集成到當前的工業流程中,本質上是創建智能網絡,但是,向工業4.0過渡涉及各種挑戰;例如確保數據安全和網絡物理系統的高度可靠性,避免因自動化等原因造成的工作損失,維護服務在制造業中變得至關重要,因此,轉型到工業4.0也意味著必須升級現有的維護操作。
設備狀態監測(也稱預知性維護)是現代設備管理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監測設備的各種關鍵狀態參數,判定并優化設備的維護、維修周期,有效提高設備的可靠性,降低設備的維護、維修費用。關鍵用油設備的狀態監測一般通過油液監測實現,通過監測工業油液的各種特征參數(如:污染度、理化成分及粘度等),分析判斷設備的磨損狀態、油液的污染狀態及其潤滑狀態,判定設備的運行狀態和潛在風險。因此,通過油液監測技術可以提高設備的可利用率及生產效率、降低維護成本和總擁有成本、減少故障停機次數、優化設備運行性能及提高安全系數。
在工業4.0的整體環境下,要求油液監測系統不能是一個信息孤島,需要達到以下幾個要求:
工業4.0的核心是連接,要把設備、油液、工廠、供應商、產品、客戶緊密地連接在一起。更具體講,一是設備和設備的互聯:單機智能油液監測設備的相互連接,實現智能檢測;二是設備和加工對象的互聯,也就是油液檢測設備與受控設備互聯。三是萬物互聯(IOE),所有制造系統、檢測系統、設備與人的互聯,所有的裝備、軟件、硬件、網絡都是圍繞如何提升人的效率、為人更好的服務這一主線,油液監測平臺要整合到整個企業平臺中,成為一個網絡終端。
工業4.0的能量是數據。我們可以來想象一下,當智能設備無處不在,智能終端無處不在的時候,連接*的時候,其必然的結果就是數據*,信息化帶來了海量的數據。這些數據跟過去有什么不一樣?根本的區別在于數據的樹立和分析,將大數據轉化為有效信息,這些信息帶來了更、更、更科學的管理、決策,帶來更高的研發生產效率以及更低的運營成本。這是智能化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網絡、鏈接和傳感的無處不在共同導致的必然結果。
智能是指系統協助人類解決問題和做出決策的能力,同時還能夠在某些任務中為人類提供物理幫助。油液監測平臺應該能幫助企業用戶進行設備維護保養。
工業4.0通過互聯形成一個智能網絡,TruVu將油液監測流程與設備管理及養護流程高度集成,與企業自身智能平臺高度集成,使人與人、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以及服務與服務之間,能夠形成一個互聯,從而實現橫向、縱向和端到端的高度集成。
2、目前鋼廠設備及油液檢測特點
鋼鐵行業擁有大量用油設備,且是自動化且連續化生產,主要包括燒結設備、煉鐵、煉鋼及有色冶金設備、軋壓設備等。鋼鐵生產設備的潤滑具有許多特殊之處,特別是大型成套設備,自動化程度高,需要承受沖擊性的重負載,工作溫度運動速度快,有些露天作業設備在惡劣環境下作業,多粉塵、潮濕、易于腐蝕。
生產中的關鍵機器設備一旦發生故障會迫使全線或全廠停工,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甚至危及人身安全,產生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對設備的性能、安全可靠性和防止突發事故的能力提出了嚴格要求。
油液監測技術通過分析潤滑油的理化指標、污染水平、元素含量以及油中磨損金屬顆粒的分析,發現設備故障的誘因,早期故障的發展,以便現場及時針對處理,消除故障隱患,提高設備安全可靠性。鋼廠進行油液監測相對比較早,早在80年代,日本新日鐵公司就開始進行油液監測,在1980-1986年的六年間由于加強潤滑監測與管理,使設備失效率下降了65%,與磨粒相關的失效下降90%。國內開展油液監測比較早,也比較成熟的是寶鋼,2003年,寶鋼在油液監測投入30000萬,產生的經濟效益是3億。
現代鋼鐵冶金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同時受節能環保政策限制,以及資源短板、價格上漲等情況的影響,開展油液監測更顯得尤為重要。目前,一般大型鋼廠都建有專業的油液檢測實驗室,能進行元素、粘度、水分、顆粒計數等指標檢測,但是這是檢測設備即不智能,更無法做到互聯,只能給出一個個孤立的檢測結果,無法直接指導設備維護保養工作,也無法反映企業設備健康狀況,更使油液監測體系游離于整個系統之外,無法納入工業4.0之中,成為智能工廠的短板。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