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世界*大石油消費國美國搖身一變,成為燃油凈出口國。
與此同時,在地球的另一端,世界*石油生產國俄羅斯由于國內“汽油荒”,大幅提高關稅,限制成品油出口。
事情聽起來有些蹊蹺:石油對外依存度達50%的國家反倒成了出口國,世界石油產量*的國家卻缺油缺到“荒”?
僅觀察表面現象,兩個國家的共同點是油價高企。以低油價著稱的美國,汽油價格過去一年大幅上漲36%,4月達到每加侖將近4美元的心理承受關口(1美制加侖約合3.785升)——歷史zui高值為4.114美元;俄聯邦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盡管有限價令,但僅4月的zui后一周,俄63個地區中心城市汽油價格平均上漲0.8%。俄《新聞報》撰文,如不能盡快扭轉俄羅斯國內燃料油短缺問題,92號汽油價格將超過每升30盧布。
不同的是,這種油價高企,一個為“因”,另一個為“果”。《金融時報》稱,美國國內油價上漲令消費者望而卻步,煉大于需,剩余產能多出口拉美國家。俄羅斯國內油價上漲則是因為成品油出現供應缺口,原因之一是出口激增。在油價高達120美元/桶的時代,美國成品油價水漲船高,消費者表示“傷不起”;俄能源企業則更愿意把成品油推向市場,通過價差,出口獲得更大利益。
其實早在去年11月,數據顯示,美國就已成為成品油凈出口國。Petromatrix分析師Oliver Jakob說:“目前存在通脹和高失業率風險的美國煉油業會變得越來越依賴國外需求和國外可支配收入。”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則向本報記者表示,目前過分強調美國成品油順差就是“炒作”,“畢竟相對巨大的對外依存度,成品油順差數字顯得微不足道”。
俄羅斯在5月實施了嚴厲的限制出口措施,將現行的汽油出口稅從34%提高到44%,以維持大部分汽油在國內銷售。不過,俄羅斯財政部副部長謝爾蓋·沙塔洛夫表示,這是一項臨時措施,大概為期兩個月到三個月。
在利潤的驅使下,俄羅斯石油限出政策變得“雷聲大雨點小”。有分析人士指出,6月至8月俄石油出口量將會因汽油出口稅的提高而有所減少,但具體減少幅度將取決于屆時的油價。
實施新的稅率后,俄羅斯油企每出口一噸92號汽油仍要比國內多獲利3250盧布。如果油價依然高企,俄羅斯汽油出口企業利潤仍然較大,則企業更傾向于出口。“畢竟商品總是從價格低的地方流向價格高的地方。”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市場研究所所長單衛國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好在隨著原油價格的下跌,石油產品內銷的吸引力正在增強。據普氏能源資訊報道,俄羅斯一些地區的供應情況已經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