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往年,歸國英才勵精圖治領導祖國儀表工業創建輝煌業績;泣今日,嚴師益友嘔心瀝血扶助現代民族產業拼盡光輝余生,這是代表儀器儀表行業寫給朱良漪的挽聯。2008年1月10日,分析儀器業界*朱良漪老與世長辭,距今已經整整十年,現今的儀器儀表界不忘他的功績,為其舉辦了十周年會議,并特設“朱良漪分析儀器創新獎”來紀念朱老矢志不渝推動我國分析儀器事業發展的精神,激勵正在為中國儀器儀表的發展而努力工作的同仁和后來者。
逝世十周年科學儀器發展論壇暨中儀學分析儀器分會北方區理事會議”" src="http://www.jisi17.com/uploadfiles/pictures/news/20180115102330_1871.jpg" _fcksavedurl="http://www.jisi17.com/uploadfiles/pictures/news/20180115102330_1871.jpg" style="height:325px; width:600px" />
朱良漪是我國儀器儀表事業的創始人之一,分析儀器行業的主要創始人和學術帶頭人,中國自動化學會和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的主要發起人之一。
朱良漪于1920年8月25日出生于江蘇省揚州市;1944年1月畢業于成都燕京大學物理系;1949年于美國明尼蘇達州立大學研究生院獲得碩士學位,并通過了進修博士資格考試;1950年回國后從事儀器儀表工作,為國家民族工業振興和發展傾注了畢生心血。
20世紀50年代,我國儀器儀表艱難起步,主要致力于工程技術基礎和材料、元器件的研究,仿制了當時的若干科學儀器,并成功自行設計研制了若干儀器設備,例如1953年,在上海雷磁分析儀器廠誕生的中國*臺pH計和*支玻璃電極。
在20世紀60年代,朱良漪主持完成了我國*臺大型同位素分析質譜計(獲國家儀表新產品一等獎)和氣相色譜儀(獲國家儀表新產品二等獎)等產品,奠定了發展我國現代化分析儀器的基礎并*空白。
1982年,朱良漪開始組織領導重點工程30/60萬千瓦發電站,終于以7年的時間把我國電站自動化儀表和系統裝備水平達到了80年代水平。根據當年的儀器儀表產品目錄,已能生產:電化學、熱化學、熱磁式、色譜類、質譜波譜、光譜類、物力持性、醫療生化、數據處理和大氣污染等成套裝置12大類,30多小類,547品種。改革開放后的十年,正是儀器國產化崛起的十年。
到了20世紀90年代,隨著國企改制,我國科學儀器的發展經歷了一個低潮期,許多大型分析儀器廠難以為繼,產業曾經一度明顯萎縮。進口的國外分析儀器占據了國內市場的70%,大型精密儀器更是進口。但于此同時,也出現了一批私有制企業,例如東西、普析、吉天、歷元等,其中北京歷元1997年推出了*臺超純水器,打破國外壟斷格局,拉開了國產純水器新篇章,為21世紀后續的一大批科學儀器企業起到開路先鋒作用。
展望未來產業的發展趨勢,朱良漪認為分析儀器將向自動化和細分化繼續邁進。對此,“國內企業要團結起來,要認識到互相壓價、低水平重復生產已經走到頭了。迎新21世紀的挑戰,唯創新是出路”。正是因為有像朱老這樣全力把我國的儀器儀表科技事業推向前列,愿意為中國經濟的更加繁榮昌盛貢獻力量的科研人員,21世紀的中國科學儀器產業才開始高速發展起來;正因為有類似EP-600D便攜式離子色譜儀、HM100型刀式研磨儀、CFA系列全自動連續流動分析儀的產品不斷涌出,國產儀器一直被冠以的“小、散、弱”帽子才得以被摘掉。
從朱良漪歸國至今,經過60多年的發展,我國分析儀器的研制和生產從無到有,從模仿到自主創新,從小批量到規模化生產,產品質量不斷提高,不少儀器,比如原子光譜儀已達到國外同類儀器的水平,不少產品走出,步入世界大市場,在國產分析儀器中稱得上是。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以史為鑒,薪火相傳,相信國產儀器未來也能像中國制造一般,揚威世界。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化工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