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因槍技術介導真核質粒DNA轉染細胞系,系統優化了實驗條件,包括DNA包被金顆粒的制備、細胞培養參數及轉染效率的評估。通過威尼德電穿孔儀和威尼德紫外交聯儀的輔助,成功實現了高效轉染,為基因功能研究和細胞工程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持。
引言
基因槍技術是一種將外源DNA直接導入細胞的物理方法,廣泛應用于基因功能研究、疫苗開發和細胞工程等領域。其原理是利用高壓氣體將包被DNA的金屬微粒(如金顆粒)高速射入靶細胞,從而實現DNA的高效轉染。與化學轉染和病毒介導的轉染相比,基因槍技術具有操作簡便、適用范圍廣、對細胞毒性低等優勢。然而,其轉染效率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DNA包被效率、細胞狀態及儀器參數等。因此,優化實驗條件對于提高轉染效率至關重要。
本研究以威尼德電穿孔儀和威尼德紫外交聯儀為核心設備,結合某試劑,系統探討了基因槍介導真核質粒DNA轉染細胞系的關鍵實驗條件,旨在為相關研究提供技術參考。
實驗部分
1. 材料與儀器
· 質粒DNA:采用某試劑提取的高純度真核表達質粒。
· 金顆粒:直徑1.0 μm的金顆粒,用于DNA包被。
· 細胞系:人胚胎腎細胞(HEK293)和小鼠成纖維細胞(NIH3T3)。
· 主要儀器:某品牌電穿孔儀、威尼德紫外交聯儀、威尼德分子雜交儀。
2. 實驗方法
2.1 DNA包被金顆粒的制備
1. 將1.0 μm金顆粒懸浮于無菌水中,濃度為60 mg/mL。
2. 取50 μL金顆粒懸浮液,加入5 μg質粒DNA,混勻后加入100 μL 2.5 M CaCl?和40 μL 0.1 M亞精胺,室溫孵育10分鐘。
3. 離心去除上清,用無水乙醇洗滌沉淀兩次,最后將金顆粒重懸于50 μL無水乙醇中備用。
2.2 細胞培養與預處理
1. 將HEK293和NIH3T3細胞分別接種于6孔板中,培養至70%-80%融合度。
2. 轉染前更換為新鮮培養基,并將細胞置于37°C、5% CO?培養箱中備用。
2.3 基因槍轉染
1. 將包被DNA的金顆粒懸浮液均勻涂布于基因槍載片上,室溫干燥。
2. 將載片裝入基因槍,調整氣壓為900 psi,距離細胞培養皿表面6 cm。
3. 啟動基因槍,將金顆粒射入細胞中。
4. 轉染后,將細胞繼續培養24-48小時,觀察轉染效率。
2.4 轉染效率評估
1. 采用熒光顯微鏡觀察綠色熒光蛋白(GFP)表達情況,評估轉染效率。
2. 使用某試劑提取細胞總RNA,通過威尼德分子雜交儀進行RT-qPCR分析,檢測目標基因的表達水平。
3. 利用威尼德紫外交聯儀進行Western blot分析,驗證目標蛋白的表達。
3. 結果與討論
3.1 DNA包被效率優化
通過調整CaCl?和亞精胺的濃度,發現2.5 M CaCl?和0.1 M亞精胺的組合能夠顯著提高DNA包被效率,金顆粒表面均勻分布DNA,為高效轉染奠定了基礎。
3.2 細胞狀態對轉染效率的影響
實驗發現,細胞融合度在70%-80%時轉染效率高。過高的融合度可能導致細胞間接觸抑制,而過低的融合度則可能降低DNA攝入效率。
3.3 儀器參數優化
通過調整基因槍的氣壓和距離,發現900 psi和6 cm的組合能夠實現最佳轉染效率,同時減少細胞損傷。某品牌電穿孔儀和威尼德紫外交聯儀的輔助進一步提高了實驗的穩定性和重復性。
3.4 轉染效率評估結果
熒光顯微鏡觀察顯示,GFP在轉染后24小時開始表達,48小時達到峰值。RT-qPCR和Western blot分析進一步證實了目標基因和蛋白的高效表達,表明基因槍技術能夠成功介導真核質粒DNA轉染細胞系。
4. 結論
本研究通過優化DNA包被、細胞培養和儀器參數,成功建立了基因槍介導真核質粒DNA轉染細胞系的高效實驗體系。威尼德電穿孔儀和威尼德紫外交聯儀的應用顯著提高了實驗的穩定性和轉染效率,為基因功能研究和細胞工程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持。
5. 展望
未來研究將進一步探索基因槍技術在不同細胞系中的應用,并結合某試劑開發更高效的DNA包被方法,以推動基因治療和疫苗開發領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基因槍介導真核表達質粒轉染體外培養的COS-7細胞系的實驗研究 [J] . 張亮 ,于繼云 ,閻瑾琦 . 生物技術通訊 . 2008,第5期
2. 人端粒酶逆轉錄酶真核表達質粒轉染人成纖維細胞的體外培養及生物學特性研究 [J] . 解慧琪 ,楊志明 ,屈藝 .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 2002,第3期
3. 氮酮促進脂質體介導質粒DNA轉染兔角膜內皮細胞及毒性的實驗研究 [J] . 毛曉春 ,李貴剛 ,張虹 . 中華眼視光學與視覺科學雜志 . 2007,第5期
4. 脂質體介導TFPI-2質粒DNA轉染兔角膜基質細胞的實驗研究 [J] . 袁靜 ,胡燕華 .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學版) . 2004,第1期
5. 脂質體介導TGF-β1質粒DNA轉染家兔角膜上皮細胞的實驗研究 [J] . 黃瓊 ,胡燕華 ,姜發綱 .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 . 2002,第4期
6. Lipofection and nucleofection of substrate plasmid can generate widely different readings of DNA end-joining efficiency in different cell lines [J] . MaginS., SahaJ., WangM., DNA repair . 2013,第2期
7. Experimental Study of Plasmid TGF-βl DNA Gene Transfer with Lipofectamine into Rabbit Corneal Epithelial Cells In Vitro [J] . HUANG Qiong, HU Yanhua, JIANG Fagang,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2002,第1期
8. Transfection by particle bombardment: Delivery of plasmid DNA into mammalian cells using gene gun. [J] . Uchida M, Li XW, Mertens P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General Subjects . 2009,第8期
9. Improved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by the use of Lipofectamine-Modified Plasmid DNA in Laser-Induced Stress Wave-Assisted Gene Transfer: In Vitro Study [C] . Mitsuhiro Terakawa, Risa Otsuka, Shunichi Sato, IEEE LEOS Annual Meeting Conference . 2006第3期
10. Bi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Replication of Damaged DNA Mediated by Eukaryotic DNA Polymerases. [D] . Swanson, Ashley Lorraine. 2014第7期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