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存在部位
外毒素由活的細菌釋放至細菌體外;內毒素為細菌細胞壁結構成份,菌體崩解后釋出。
2、細菌種類
外毒素以革蘭氏陽性菌多見;內毒素以革蘭氏陰性菌多見。
3、化學組成
外毒素主要成分為蛋白質(分子量27,000~900,000);內毒素主要成分為磷脂一多糖一蛋白質復合物(毒性主要為類脂A)。
4、穩定性
外毒素不穩定,60℃以上能迅速破壞;內毒素耐熱,60℃耐受數小時。
5、毒性作用
外毒素毒性強,微量對實驗動物有致死作用(以ug計量)。各種外毒素有選擇作用,引起特殊病變,不引起宿主發熱反應。抑制蛋白質合成,有細胞毒性、神經毒性、紊亂水鹽代謝等;內毒素毒性稍弱,對實驗動物致死作用的量比外毒素為大。各種細菌內素的毒性作用大致相同。引起發熱、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粒細胞減少血癥、施瓦茲曼現象等。
6、抗原性
外毒素抗原性強,可刺激機體產生高效價的抗毒素。經甲醛處理,可脫毒成為類毒霉,仍有較強的抗原性,可用于人工自動免疫;內毒素刺激機體對多糖成份產生抗體,不形成抗毒素,不能經甲醛處理成為類毒素。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