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同位素標記物作為質譜分析中的內標使用,已經廣泛應用于食品檢測中,下面帶大家了解同位素的關鍵技術。
同位素
什么是同位素呢?
具有相同質子數,不同中子數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為同位素(Isotope)。
例如:氫有三種同位素,氕(H)、氘(D,重氫)、氚(T,超重氫);碳有多種同位素,12C、13C和 14C(有放射性)等。

自然界中氫以H(氕,H),H(氘,D),H(氚,T)三種同位素的形式存在,相對豐度分別為約99.9844%、約0.0156%、低于0.001%,其中氚具放射性,半衰期為12.46年。
穩定同位素:半衰期大于1015年的的同位素。
同位素稀釋質譜法
同位素稀釋質譜法是將已知組成的穩定同位素物質加入待測樣品中,用質譜儀測定前后樣品中同位素豐度的變化,由此計算出該元素或含同位素物質的含量方法。
同位素稀釋法有哪些優點呢?
因為待測物和內標的化學性質相似,能大大減少由于待測樣品的基質效應等因素對于測定結果的影響,提高回收率和方法的穩定性,無需配置基質標準。

同位素稀釋質譜法去除基質效應
同位素稀釋質譜法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應用
近些年,食品安全檢測領域發布了許多同位素稀釋法檢測標準和方法,包括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非法添加、真菌毒素檢測等領域。

熱門同位素稀釋法國家和行業標準
同位素內標試劑的合成方式
同位素稀釋法最重要的就是同位素內標,它的合成主要分三種:
化學合成法,運用普通的化學反應原理,用穩定同位素標記的基礎試劑代替常規試劑,通過化學合成的方法制備目標化合物。主要用于食品安全內標試劑的制備。
生物合成法,利用動物、植物、酶或微生物的生理代謝過程,引入穩定同位素。主要用于合成生命科學領域所需的:穩定同位素標記生物毒素、氨基酸、多肽、糖類等。
同位素交換法,兩種不同分子間同一元素交換利用通過交換引入同位素原子,主要應用于氘標記試劑的合成。

孔雀石綠同位素內標的合成
氘取代和碳13取代的區別
同學們平時用的同位素內標既有氘取代,也有碳13取代,那么你知道它們的區別嗎?
氘取代同位素內標試劑成本低,合成簡單,極性變化較大,在色譜分離時保留時間會出現不一致。碳13取代同位素內標試劑成本高,合成復雜,性質穩定,保留時間基本一致。

氨基甲酸乙酯及其氘代同位素試劑色譜差異
同位素內標法優勢
美正給大家總結了同位素內標法的四大優勢,大家一起來看看。
優勢 1
無影響因子,可以有效校正基質效應內標,自然豐度較低,樣品中不會存在,其分子結構、性質與待測物相似或相近,從而二者色譜出峰時間接近或相同,但由于分子量不同,能與試樣中各組分分離,有效解決基質的干擾,極大降低離子化效應的影響。
優勢 2
消除實驗誤差,由于內標與待測物有相同或相似的結構或性質,能與試樣互溶,但不發生不可逆化學反應。定量加入內標可極大程度地降低待測物在提取、凈化、進樣時由于人工操作產生的隨機誤差或儀器及方法產生的偶然誤差導致數據偏離。
優勢 3
有效提高準確度和精密度,由于內標物與待測物有相同的結構、性質,且有較高的穩定性,使試樣在提取效率、凈化損失和基質效應等方面表現一致,可以校正由此帶來的試樣測試偏差,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度和精密度。
優勢 4
多化合物同時檢測,更高效率內標的加入能有效消除或校正不同毒素的相互影響,避免了相互作用,極大降低檢測成本和提高檢測效率。
2017年新頒布的真菌毒素新國標采用同位素內標稀釋法成為食品領域標準的一大亮點。借助歷史長河中偉大科學家們的努力,同位素稀釋法成為食品檢測中技術之一。
產品編號 | 中文名稱 |
GY-CM001U | U-[13C17]-黃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0.5 µg/mL /乙腈 |
GY-CM002U | U-[13C17]-黃曲霉毒素B2(Aflatoxin B2)-0.5 µg/mL /乙腈 |
GY-CM003U | U-[13C17]-黃曲霉毒素G1(Aflatoxin G1)-0.5 µg/mL /乙腈 |
GY-CM004U | U-[13C17]-黃曲霉毒素G2(Aflatoxin G2)-0.5 µg/mL /乙腈 |
GY-CM005U | 黃曲霉毒素混合內標①-(U-[13C17]-AFB1,AFB2,AFG1,AFG2)-0.5 µg/mL /乙腈 |
GY-CM006U | U-[13C17]-黃曲霉毒素M1(Aflatoxin M1)-0.5 µg/mL /乙腈 |
GY-CM007U | U-[13C17]-黃曲霉毒素M2(Aflatoxin M2)-0.5 µg/mL /乙腈 |
GY-CM008U | U-[13C28]-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10 µg/mL /甲醇 |
GY-CM009U | 伏馬毒素混合內標2⑦(U-[13C34]-FB1,FB2,FB3)-5 µg/mL /乙腈/水 |
GY-CM010U | U-[13C34]-伏馬毒素B1(Fumonisin B1)-10µg/mL /乙腈/水 |
GY-CM011U | U-[13C34]-伏馬毒素B2(Fumonisin B2)-5 µg/mL /乙腈/水 |
GY-CM012U | U-[13C34]-伏馬毒素B3(Fumonisin B3)-5 µg/mL /乙腈/水 |
GY-CM013U | 13C 10μg/ml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3-乙酰基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15-乙酰基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乙腈 |
GY-CM014U | U-[13C15]-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10 µg/mL /乙腈 |
GY-CM015U | U-[13C17]-15-乙酰基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15-Acetyl-Deoxynivalenol)-10 µg/mL /乙腈 |
GY-CM016U | U-[13C17]-3-乙酰基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3-Acetyl-Deoxynivalenol)-10µg/mL /乙腈 |
GY-CM017U | U-[13C24]-T-2毒素(T-2 Toxin)-10 µg/mL /乙腈 |
GY-CM018U | U-[13C22]-HT-2毒素(HT-2 Toxin)-25 µg/mL /乙腈 |
GY-CM019U | U-[13C19]-二乙酸熏草鐮刀菌烯醇/蛇形菌素(Diacetoxyscirpenol)-10 µg/mL /乙腈 |
GY-CM020U | U-[13C18]-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10 µg/mL /乙腈 |
GY-CM021U | U-[13C45]-白僵菌素(Beauvericin)-25 µg/mL /乙腈 |
GY-CM022U | U-[13C20]-赭曲霉A(Ochratoxin A)-10 µg/mL /乙腈 |
GY-CM023U | U-[13C20]-赭曲霉B(Ochratoxin B)-10 µg/mL /乙腈 |
GY-CM024U | U-[13C20]-赭曲霉C(Ochratoxin C)-10 µg/mL /乙腈 |
GY-CM025U | U-[13C7]-展青霉素(Patulin)-10 µg/mL /乙腈 |
GY-CM026U | U-[13C14]-交鏈孢酚(Alternariol)-5 µg/mL /甲醇 |
GY-CM027U | U-[13C15]-交鏈孢酚單甲醚(Alternariol monomethyl ether)-5µg/mL /甲醇 |
GY-CM028U | U-[13C22]-騰毒素(Tentoxin)-5 µg/mL /甲醇 |
GY-CM029U | U-[13C10]-細交鏈孢菌酮酸(Tenuazonic acid)-5 µg/mL /甲醇 |
GY-CM030U | U-[13C15]-交鏈孢霉烯(Altenuene)-5 µg/mL /甲醇 |
GY-CM031U | 交鏈孢霉屬毒素混合內標3?(U-[13C14]-AOH,U-[13C15]-AME,U-[13C22]-TEN,U-[13C10]-TEA)/甲醇 (5 µg/mL) |
GY-CM032U | U-[13C20]-環匹阿尼酸(Cyclopiazonic acid)-10 µg/mL /乙腈 |
GY-CM033U | U-[13C13]-桔青霉素(Citrinin)-10 µg/mL /乙腈 |
相關產品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