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是通過飲食進入人體內的各種致病因子引起的,是具有感染性質或中毒性質的一類疾病。食品安全檢測技術是減少食源性疾病的基礎,如何快速、準確檢測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殘留成為食品安全檢測問題的重中之重。
目前,就技術應用而言,歐盟使用傳統方法和快速方法的比例各占50%,美國主要以快速方法和分子生物學方法(如PCR)為主,我國仍沿用傳統培養方法,繁瑣的檢測程序和冗長的檢測周期已經難以滿足食品安全監管及企業/行業對檢驗時效性的需求。因此,加快食品微生物快速檢測技術的應用推廣對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危害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常用的食品微生物快速檢測技術主要分為分子生物學技術、免疫學技術、生物傳感器技術、分析化學技術、代謝學技術。
分子生物學技術:主要分為基因芯片技術、核酸探針技術、聚合酶鏈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檢測技術、核酸恒溫擴增技術。
其中PCR 檢測技術應用的范圍較廣,如食品中的大腸桿菌、金葡菌、乳酸桿菌等。該技術在應用中的優點是快速且具有一定的靈敏性,能夠有效地檢測出樣品中所含的細菌。但在應用期間也有一定的缺點,如只能鑒定核酸序列已知的細菌,對于細菌并不能判定死活,在定量上也能力較低。
免疫學技術:主要分為酶聯免疫吸附技術(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免疫熒光技術(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 IFT)、免疫磁珠分離技術、免疫層析技術。
其中酶聯免疫吸附技術和免疫熒光技術較為常用。酶聯免疫吸附技術是將熒光技術與放射免疫技術結合,具體過程是將待測的抗原或抗體與固相載體結合,然后在酶的分解下,底物會產生一定的顏色,通過顏色的深淺來分析待測樣品。
免疫熒光技術就是應用熒光標記技術,將抗體及抗原的特異性進行有效的結合,在對細菌觀察和鑒別中采用的是熒光顯微鏡。該技術能夠對沙門氏菌及葡萄球菌等進行快速檢測。
生物傳感器技術:該技術充分利用了生物敏感材料對于生物的敏感性,將敏感微生物的濃度進行有效轉換,從而對食品中的微生物進行檢測。該技術的優點是具有較強的專一性及較高的準確度,操作起來方便快捷,一般的檢測時間不超過 20min,最快的在 1min 內就能得到結果。
分析化學技術:主要分為氣相色譜法和高效液相色譜法、微生物自動檢測法。
不同的微生物在化學組成及代謝產物上有所不同,因此,通過氣相色譜法及高效液相色譜技術直接分析液體中的細菌成分,對微生物的特異化學標志成分進行有效判定,從而利于微生物的診斷和檢測。
代謝學技術:主要分為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生物發光技術、電阻抗技術、微熱量計技術、放射測量法。
其中的三磷酸腺苷生物生物發光技術應用范圍較廣,其原理是在熒光素酶和Mg2+的作用下,熒光素與ATP發生腺苷?;磻蟊换罨罨臒晒馑嘏c熒光素酶相結合,形成了熒光素-AMP復合體焦磷酸(PPi)。該復合物在氧化作用下,產生熒光信號。通過ATP檢測液檢測微生物ATP的發光量,達到檢測細菌的目的。
食品中的微生物尤其是致病菌具有檢出率高但是含量低的特點,故檢測方法的靈敏度和*之間有著很大的差異。ATP生物熒光法無需培養微生物過程,操作簡便的同時靈敏度高,縮短檢測時間,降低人工成本,是目前微生物檢測最快的方法之一。
杭州大微通過將ATP熒光原理與微生物特性相結合,開發了DW-ES800型微生物實時檢測系統。這款創新型的系統分為酶-底物反應法培養模塊和實時光電檢測模塊兩個部分:培養模塊實現30個微生物檢測拭子的自動培養,光電檢測模塊采用了高靈敏的光電二極管技術和簡潔易用的操作設計。
該系統不僅可用于各企業中消毒效果檢測,還可用于水質分析、食品、保健品、化妝品、餐飲企業等行業中總大腸菌群、糞大腸菌群、大腸桿菌、細菌總數等指標的檢測。
在傳統微生物培養理論的基礎上,杭州大微還將染色、新光源和光子探測技術、二氧化碳傳感技術結合,推出了DW-BT100型快速微生物定量檢測系統,通過雙溫光電檢測系統和計算機控制的模塊化分析系統來監控微生物生長代謝所引發的光密度和顏色的變化。
DW-BT100型快速微生物定量檢測系統縮短檢測時間,簡化傳統微生物的檢測方法,該技術目前已被廣泛用于乳制品、食品保健品、化妝品的微生物檢測以及水廠、政府監管部門、科研院所。
大微簡介:
杭州大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是微生物檢測儀器研發、生產及銷售的技術企業,總部位于杭州良渚國際生命科技小鎮。創立于2008年,已獲6項國家專li和4項軟件著作權,致力于推動中國工業微生物檢測實踐的“快速、簡單、自動化”和標準化!
“杭州大微”品牌DW系列微生物儀器:微生物樣品前處理自動化系列、厭氧及微需氧微生物培養系列、微生物鑒定分型溯源系列、微生物快速檢測系列。
“杭州大微”品牌產品廣泛應用于:食品安全、制藥工業、疾病防控、環境衛生及醫療等大健康領域。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