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不孕是指因免疫性因素而導致的不孕。免疫性不孕癥約占不孕癥患者中的10-30%,其中包含有抗精(子)抗體,抗子宮內膜抗體,抗卵子抗體,等各類免疫性不孕。
而臨床上最多見的則為抗精(子)抗體產生所導致的免疫性不孕。由于女方生殖道炎癥,使局部滲出增加,免疫相關細胞進入生殖道,同時生殖道粘膜滲透想改變,增強了精(子)抗原的吸收,且細菌病毒等感染因子又可能作為天然佐劑,增強機體對精(子)抗原的免疫反應,則生殖道局部及血清中出現抗精(子)抗體影響精(子)活力,干擾阻礙受精而導致不孕。
疾病介紹
不孕與不育作為生殖疾病,現在已經形成一個不孕與不育的獨立學科,不孕與不育并不是一個單一疾病,而是150多種疾病的綜合臨床表現。很多因素都可以造成男女不孕與不育,有40 %的男性出現問題會導致不育,有50%的女性出現問題會導致不孕,另有10%為不明原因造成的不孕與不育。不孕與不育疾病時刻威脅著現代人,WHO/HRD統計顯示,全球不孕與不育夫婦已達6000--8000萬對。在中國不孕與不育疾病也日漸高發,據統計每八對夫妻中就有一對不孕與不育夫婦。不孕與不育疾病已經跨越了醫學范疇。正常性(生活)情況下,機體對生殖過程中任一環節產生自發性免疫,延遲受孕二年以上,稱為免疫性不孕癥。免疫性不孕癥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免疫性不孕癥是指機體對下丘腦-垂體-卵巢(睪丸)軸任一組織抗原產生免疫,女性可表現為無排卵、閉經,男性可表現為精(子)減少或精(子)活力降低。通常所指的免疫性不孕癥是指狹義的,即不孕夫婦除存在抗精(子)免疫或抗透明帶免疫外,其他方面均正常。
生殖系統的自身抗原在兩性均可激發免疫應答,導致自身免疫性不孕癥,如男性抗精(子)免疫性不孕和女性抗透明帶免疫不孕。精(子)抗原還可引起女性同種抗精(子)免疫反應,稱為同種抗精(子)免疫不孕。不孕與不育的原因錯綜復雜,引起不孕與不育的原因有很多種,造成不孕與不育的原因有女方的原因、男方的原因,還有男女雙方的原因。治療不孕與不育的關鍵是明確不孕與不育的病因,只有明確不孕與不育的病因,才能對癥治療。
免疫不孕是相對概念,是指免疫使生育力降低,暫時導致不育。不育狀態能否持續取決于免疫力與生育力間的相互作用,若免疫力強于生育力,則不孕發生,若后者強于前者則妊娠發生。不孕常有多種因素同時存在,免疫因素亦可作為不孕的原因或與其它病因并存。
育齡夫婦結婚后保持正常的性(生活)兩年且沒有采取避孕措施,如果沒有受孕,就有可能患上了不孕癥,免疫性不孕占20%,其中抗精(子)抗體是免疫性不孕中最常見的一種(占60%左右),抗子宮內膜抗體、抗心磷脂抗體、抗卵巢抗體的發病率也有上升趨勢。
男性患有尿道炎、前列腺炎、附睪炎、睪丸炎、接受輸精管結扎或其他阻斷術后輸精管堵塞、受到外傷等情況,血睪屏障遭到破壞時,精(子)漏出或巨噬細胞進入生殖道吞噬消化精(子)細胞,其攜帶的精(子)抗原激活免疫系統,就會引起精(子)的自身免疫反應,男性則產生自身的抗精(子)抗體。
在有宮內膜炎或者生殖道異常情況下性交,一旦女性對精液抗原產生過敏反應,即便以后生殖道恢復正常時才性交,也會引起所謂的"二次免疫反應",使得女性體內不斷地產生抗精(子)抗體。
疾病機制
機體的免疫系統具有保護自身抗原,識別并排斥外來抗原的作用。在正常情況下,由于機體的免疫系統平衡協調作用,不會對自身抗原產生免疫損傷;外來抗原能否刺激機體產生有效的免疫應答,取決于入侵抗原的性質、劑量、入侵途徑、入侵時機體的免疫狀況及有無佐劑等。因此同一抗原刺激不同機體,甚至同一抗原在不同時間刺激同一機體,可產生不同的免疫效果。
男性抗精(子)抗體
男性抗精(子)抗體的產生精(子)雖為自身抗原,但它于青春期才出現,被自身免疫系統視為"異己"。然而血睪屏障阻礙了精(子)抗原與機體免疫系統的接觸,不會產生抗精(子)的免疫反應。若血睪屏障發育不完善或遭到破壞,如手術、外傷、炎癥等,導致精(子)外溢或巨噬細胞進入生殖道吞噬消化精(子)細胞,其精(子)抗原激活免疫系統,產生抗精(子)抗體。
抗精(子)抗體產生的另一個可能原因是抑制性T淋巴細胞數量減少或活性下降。此細胞存在于附睪和輸精管的皮下組織中。正常情況下,由睪丸網及其輸出管漏出的少量精(子)抗原可激活抑制性T細胞,使成熟B細胞識別抗原的過程變得遲鈍,降低了機體對精(子)抗原的體液免疫反應,形成免疫耐受。當抑制性T細胞數量或活性下降以及精液內補充抑制性T細胞的因子缺乏時,可產生抗精(子)抗體。
女性抗精(子)抗體
女性抗精(子)抗體的產生正常精液中含有前列腺素E和一種糖蛋白,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精液沉淀素具有抗補體活性。這些免疫抑制因素在正常情況下可抑制女方免疫活性細胞針對精(子)抗原的免疫應答,誘導免疫耐受。若丈夫精液中免疫抑制因子的缺乏可導致女方產生抗精(子)抗體。夫妻雙方的生殖道感染可致女方抗精(子)抗體的產生,可能是由于感染使局部的非特異性免疫反應加強引起的。臨床研究表明,男方精液中白細胞增加與女方生殖道局部和血清中抗精(子)抗體的發生明顯相關,提示感染因子作為天然佐劑,免疫相關細胞與精(子)抗原共同介入女性生殖道,產生同種抗精(子)免疫。在生殖道粘膜破損的情況下性交,可使精(子)抗原通過破損的粘膜上皮屏障,進入上皮下的T淋巴細胞,產生抗精(子)抗體。另外,某些助孕技術如直接腹腔內人工授精,可導致大量精(子)進入腹腔,被腹腔中的巨噬細胞吞噬后,將精(子)抗原傳遞至盆腔淋巴結內的輔助性T淋巴細胞,從而誘發抗精(子)的免疫反應,使血清中出現暫時的抗精(子)抗體升高。
抗精(子)抗體產生的機制
1、婦女體內*型抗體和抗*型抗體的網絡功能紊亂,使抗精(子)抗體產生不斷增加,以致造成免疫不孕,造成這種網絡功能紊亂之可能與遺傳上固有缺陷,對精(子)過敏和感染有關。
2、婦女對丈夫精(子)過敏。
3、病毒和細菌感染,微生物的感染可起到一種外來抗原激發抗精(子)抗體之反應。這可能與微生物抗原和精(子)抗原有交叉免疫反應有關。
4、生理屏障的破壞:由于外傷、感染、物理和化學等因素造成生殖道的生理屏障的破壞,導致精(子)大量通過淋巴系統進入血液循環,產生抗精(子)抗體。
5、男方精(子)表面帶有抗精(子)抗體或精漿質和量的變化,使免疫抑制因子減少,均可導致對精(子)產生免疫反應。
抗精(子)抗體
目前研究認為,抗精(子)抗體可從多環節影響生殖:
1、干擾精(子)的代謝、活化及獲能精(子)必須在女性生殖道內成熟,才能夠在自然條件下使卵細胞受精。抗精(子)抗體可以影響精(子)獲能,影響精(子)和卵細胞透明帶結合及精(子)頂體反應。
2、干擾精(子)對宮頸粘液的穿透:宮頸粘液存有粘蛋白網絡和免疫球蛋白結晶片段的受體,表面帶有免疫球蛋白的精(子),在通過宮頸粘液時,粘液和免疫球蛋白分子間相互作用,阻礙精(子)的通過。
3、加速女性生殖道內精(子)的消除:免疫球蛋白對精(子)表面的附著,可以起到調理素的作用,介導表面帶有免疫球蛋白受體的吞噬細胞,可清除進入生殖道粘膜面的精(子),使精(子)數量迅速減少,以致影響受精。
4、干擾受精:受精過程起始于精(子)與卵細胞表面透明帶之間的識別,結合在精(子)頭部卵細胞識別分子或鄰近分子上的抗精(子)抗體,可以通過在空間上的阻礙作用,干擾識別過程和精(子)與卵細胞膜之結合。
5、干擾受精卵的發育:精卵結合成受精卵,其表面仍可帶有精(子)抗體,從而干擾受精卵的正常代謝和發育。
精(子)抗體干擾生育
⑴抗精(子)頭部的抗體可干擾精(子)獲能及頭粒反應。
⑵細胞毒抗體在補體參與下使精(子)細胞膜損傷,精(子)死亡,抗精(子)尾干的抗體抑制精(子)活動。
⑶抗精(子)抗體的Fc段與宮頸粘液糖蛋白結合,干擾精(子)穿過排卵期宮頸粘液。
⑷抗精(子)抗體的調理作用增強生殖道局部吞噬細胞對精(子)的吞噬作用。
⑸抗精(子)頭部的抗體能阻止精(子)與透明帶及卵細胞膜結合,抑制受精。
抗卵子抗體臨床意義
1、抗透明帶抗體陽性在臨床上發現,它是大部分原因不明不孕婦女不孕的原因。
2、研究人員的證實不少不孕婦女在檢查血清中都存在透明帶抗體。
3、透明帶可作為異物刺激機體產生免疫應答。
4、當機體受到與透明帶有交叉抗原性的抗原刺激,或各種致病因子使透明帶抗原變性時,導致體內輔助性T細胞優勢識別,最終機體產生損傷性抗透明帶免疫,使生育力降低。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