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顯示標準“中國定”!國產柔性屏未來可期
近日,據韓國媒體報道,京東方*次的on-cell OLED面板將向華為出貨,這是國內**向華為供貨on-cell OLED的屏幕廠商。除了京東方外,華星光電和維信諾這兩家國內面板廠商也在生產on-cell OLED面板。實際上,On-Cell OLED顯示屏常見于三星等屏幕大廠,早在Galaxy S2上,三星就采用了On-Cell的技術。隨著屏幕成為終端產品創新的突破點,終端廠商對屏幕技術的需求也在升級。而屏幕廠商也在根據終端廠商的需求,進行屏幕形態的創新,推動智能終端產品的變革。
柔性屏成為終端產品創新的關鍵
On Cell是指將觸摸屏嵌入到顯示屏的彩色濾光片基板和偏光片之間的方法,即在面板上配觸摸傳感器。由于On-cell 技術只需在彩色濾光片基板和偏光板之間形成簡單的透明電極圖案等,因此容易確保成品率。雖然On-Cell封裝技術更簡單,但良率是一個問題。此次京東方將On-Cell的OLED面板商用化,代表著京東方又在OLED技術追趕中取得了重要一步。
隨著5G時代的到來,未來智能終端的價值在于實現無處不在的信息顯示,而柔性屏幕恰好可以依靠自身可彎曲的形態,滿足新時代的需求。尤其是5G商用化帶來的手機“換機潮”,柔性面板手機滲透率快速上升。根據研究機構Omdia《智能手機顯示面板市場追蹤報告》顯示,隨著5G智能手機采用柔性AMOLED的趨勢,2020年智能手機用柔性AMOLED預計將出貨2.38億片,較2019年同比增長51%。
近兩年來,5G+柔性屏逐漸成為主流品牌**機型的“標配”。近日,三星發布了**折疊手機Galaxy Z Flip,采用了三星超薄柔性玻璃技術,使得屏幕更薄、更光滑。國內華為、OPPO、小米等手機廠商同樣相繼采購了超薄柔性屏,用于制作折疊屏和環繞屏等超大曲率產品。其實,5G所帶來的不只是手機終端顯示的升級,可穿戴設備、電視、車載領域也在5G技術的加持下,為柔性面板帶來非常大的市場空間。國內柔性顯示屏制造商柔宇科技高層曾在公開場合表示,5G萬物互聯時代,柔性屏將成基礎設備。
國產柔性面板顯示產業崛起正當時
事實上,面對可觀的市場規模,國內顯示面板廠商早已發力布局柔性OLED 產線,以便搶先占領未來市場高地。有業內****,到2023年,中國大陸地區的OLED面板總產能占比將近46%,屆時中國將成功取代韓國成為****的OLED面板供應商。國內面板京東方重慶第6代AMOLED(柔性)生產線項目主體廠房于今年7月封頂,進入投產倒計時。據悉,該生產線項目是京東方全自主設計、開發和建造,將采用**的主動有機電致發光AMOLED技術進行柔性顯示屏生產。
此外,據廊坊日報報道,國內OLED面板廠商維信諾首條自主知識產權的G6全柔AMOLED生產線已經實現單品KK級交付,交付的柔性AMOLED屏幕搭載On-Cell TP技術,這是維信諾為滿足國內終端客戶**柔性屏幕需求的大批量交付。此外,維信諾與三星聯合制定的柔性顯示標準近期已進入終標準草案,發布在即。這既是中韓*聯合制定柔性顯示標準,也為我國顯示產業發展贏得了話語權,對國內柔性面板顯示行業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不只京東方、維信諾,*柔宇科技、華星光電等面板企業也在不斷擴寬新賽道。今年3月,柔宇科技推出了第三代柔性屏。據悉,新產品在彎折的次數、可靠性、對比度等方面都有了大幅提升。此外,柔宇科技還宣布與中興通訊達成戰略合作,向中興提供柔性顯示技術解決方案。而華星光電在今年年初就在官微正式發布,武漢華星光電6代柔性AMOLED產線量產出貨,這是國內**條主攻折疊顯示屏的同類生產線。
盡管近幾年在政府政策鼓勵、產業資本持續投入、終端應用領域需求提高等因素影響下,我國新型顯示產業化步伐顯著加快,國內主要廠商陸續建成AMOLED生產線并已經實現出貨。但是,整體而言,AMOLED產能目前仍主要集中在韓國的三星、LG等企業當中,國內智能手機品牌對韓國企業AMOLED產能依賴較大,OLED面板具有巨大的進口替代空間。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