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自然》雜志25日發表的一篇論文,報道了大氣環流的變化與南半球臭氧層恢復之間的關系。對這些變化的研究顯示,這種作用是各國履行《蒙特利爾議定書》的直接結果。
消耗臭氧層物質的人為排放導致了臭氧減少,從而使南半球大氣環流發生改變,主要影響包括中緯度急流向極移動,以及熱帶環流和亞熱帶干燥區的共同擴張。這些變化已被證明影響了降水,也可能影響了南半球的海洋環流和鹽度。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地球系統研究實驗室科學家安塔拉·巴納杰及其同事,經過對1980年至2017年的大氣再分析(結合數據與建模)指出,這些趨勢從2000年左右就開始停頓或逆轉了。例如,他們發現南半球急流向極移動似乎到2000年左右就中止了。這個時間點恰與南極臭氧層從2000年左右開始恢復相重合,說明《蒙特利爾議定書》規定的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減少或是環流變化趨勢停頓的原因。
研究結果顯示,《蒙特利爾議定書》對地球系統的其他方面可能也有影響。而自1987年《蒙特利爾議定書》生效后,科學家曾預計南極臭氧洞將于21世紀下半葉早期恢復到1980年損耗前的水平。不過研究團隊也指出,隨著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尚不清楚大氣環流變化趨勢的停頓能否持續。(張夢然)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