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測土施肥的長效機制是在測土施肥推廣工作中的戰略方針。但什么是長效機制呢?有人理解為改革和建設了基層農技推廣體制,推廣服務經費納入了國家和地方日常財政預算。不必每年向國家申請專項經費了,就是建立長效機制了。
這是長效機制嗎?我們先來算一筆賬:目前每測一個土樣國家撥款采土費和藥劑費95元,每縣撥款30萬元以上。按全國2800縣級單位,財政撥測土款8.4億元計算,可測土樣884萬個。按每塊地10畝取一個土樣計算,可以個性化服務8840萬畝,占全國耕地面積的18.27億畝的4.83%。如欲達到滿足全體農民的個性化服務需要,就還要增加20倍的投資,每年需國家撥款173.9億元,而且并沒有把工資和房屋設備的折舊計算在內。可見對于基層服務單位“長效”了,對于國家和農民卻遠沒有“長效”。
在長效機制的建立的路途上我國已走過一段輝煌的路。近十年來我國建立健全了縣級土肥站實驗室;充實和完善了一大批測土施肥技術指標;發展了低成本土壤速測技術。又啟動了基層農技服務體系的改革和建設,為基層服務體系配備了低成本測土設備---土肥速測儀。還加強了對規模經營農戶的測土施肥支持和指導。這些無疑都為滿足農民個性化測土需求創造了基本條件。也為長效機制的建立打下了基礎。但是長效機制還有關鍵的zui后一公里需要下決心走。
長效機制應該是一種具有內生的動力的機制,不是躺在國家身上*依靠國家輸血的包辦機制。目前長效機制形成的主要障礙是測土施肥的政府包辦性,是測土人和受益人的背離:農民是測土施肥的受益者卻沒有土肥速測儀,自己不能測土。測土施肥的服務者擁有土肥儀,但服務沒有經濟收益。雖然政府的公益服務非常重要、*,但*的公益性卻壓抑了服務者的積極性和動力,國家無力包辦卻依然抱起來,也制約了個性化測土的發展。
農民自己用速測儀測土每個土樣藥劑費只有幾元,工時不過1小時,其投入不超過國家投入的1/10。不要求國家再增建、擴建縣級實驗室就可以實現個性化測土。還可以節省縣土肥站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把它用于田間試驗、豐缺指標、施肥指標的制定和速測換算系數的制定,用于開展農民速測技術培訓,從而更好地發揮縣土肥站技術基地的作用。更為重要的是,農民不會像某些肥料經銷商那樣搞假測,也不會造假數據、使國家統計數據失真。可以真正解決測土施肥技術的棚架,解放測土施肥個性化蘊藏的增產節肥潛力。這種在國家支持下的農民自用、自測、自利機制才是測土施肥的長效機制。
為此國家要提倡、支持農民合作社、村集體、互助組、種植業大戶以及一切有測土愿望的農民,購買土肥速測儀,走自購自測自利的道路。要肯定土壤植株速測設備的農業裝備性質,給以政策優惠。國家要盡快制定速測儀技術標準,凈化土肥儀市場,保證速測儀質量;要制定各種養分的速測方法技術標準,已有標準的要大力宣貫;要編制速測教材,建立速測教員培訓機構。要支持速測技術研發、培訓基地、和產業基地的建設。
走完這zui后一公里之時也就是我國探索多年的測土施肥長效機制以及我國農民幾十年來的個性化測土愿望得以實現之時。我們作為速測技術的工作者將繼續為此不懈努力。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