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熒光儀和分子熒光儀有什么區別?
閱讀:2544 發布時間:2021-11-20
原子熒光儀有兩種,色散型和非色散型。熒光儀與原子吸收儀相似,但光源與其他部件不在一條直線上,而是90度直角,而避免激發光源發射的輻射對原子熒光檢測信號的影響。
原子熒光儀使用的原子熒光光譜法是1964年以后發展起來的分析方法。原子熒光光譜法是以原子在輻射能激發下發射的熒光強度進行定量分析的發射光譜分析法,但所用儀器與原子吸收光譜法相近。
原子熒光其實就是光致發光,二次發光。具體就是氣態自由原子吸收特征輻射后躍遷到較高能級,然后又躍遷回到基態或較低能級。同時發射出與原激發輻射波長相同或不同的輻射即原子熒光。激發光源停止時,再發射過程立即停止。
分子熒光和原子熒光都是光致發光,二者都是價電子躍遷,但因為前者會伴隨有振動能級和轉動能級的躍遷,所以是連續發射,而后者是分立的線發射;前者分析物一般是處于溶液狀態,后者需要轉化成氣態原子;前者測定的主要是含有共軛不飽和體系的化合物,而后者測定的主要是金屬元素的含量;前者采用的主要是氙燈或高壓汞燈,而后者采用的則主要是高強度空心陰極燈或無極放電燈。因為觀測方式的不同,紫外吸收是同一方向的觀測,而熒光通常是垂直觀測,所以分析熒光儀器一般不能進行紫外的吸收測定。
原子熒光分為共振熒光、非共振熒光和敏化熒光三種:共振熒光的特點是發射與原吸收線波長相同的熒光。相應的,如果熒光和激發光的波長不一致,就是非共振熒光了。敏化熒光指的是受光激發的原子與另一種原子碰撞時,把激發能傳遞給另一個原子使其激發,后者再以輻射形式去激發而發射熒光即為敏化熒光。火焰原子化器中觀察不到散化熒光,在非火焰原子化器中才能觀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