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我們都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擁有一個美好快樂的童年。
兒童的健康問題是家長和社會關注的首要問題,然而安全用藥又極易被忽視,當孩子生病時,很多家長常會因為病急而亂投醫,陷入用藥誤區,導致不合理用藥從而引起嚴重后果。
兒童安全用藥現狀
我國每年 30000兒童因用藥不當變成聾兒;
每年約 7000 名兒童因用藥不當死亡;
我國兒童藥物不良反應率為12.9%,是成人的2倍;
新生兒藥物不良反應更是率高達24.4%,是成人的4倍;
我國兒童專用藥占比1.7%。
藥物的不良反應,是指合格的藥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而又不利于病人的各種反應。
兒童用藥不良反應原因
兒童用藥方式錯誤
調查顯示,84.9%的兒童用藥存在安全隱患,多數家長安全用藥意識匱乏,不合理用藥甚至錯誤用藥頻現。例如很多家長自行加減藥物劑量,有所好轉后自行停藥,還有些人在給孩子吃藥時,將藥摻在牛奶、果汁中等,這些不合理的用藥都極易引起兒童不良反應發生,嚴重的甚至危及兒童生命健康。
兒童專用藥品種少、規格少
研究顯示,我國 3500 多種藥品制劑中,兒童專用劑型僅占 1.7%。由于兒童身體正處于發育階段,各器官發育未成熟,因此生理結構與成人有很大區別。目前我國的兒童用藥絕大部分非兒科專用,現有的可供兒童使用的藥品品種、劑型及規格極少,其有效性與安全性存在不確定性,這也加劇了兒童用藥不良反應的頻發。
兒童用藥缺乏科學指導,兒童藥品說明書標識不規范
家長及醫護人員一般都是按照藥品說明書給兒童用藥,但是目前很多說明書存在信息標注不全、內容寬泛模糊、安全性信息少等標注不規范的現象,導致兒童用藥缺乏科學指導。《藥品管理法》要求說明書必須注明藥品的適應癥或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等。
兒童用藥個體化差異
兒童用藥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藥物對患兒的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是因人而異的,研究表明兒童用藥個體差異的主要原因是遺傳因素,患者的藥物反應相關基因變異與藥物反應的個體差異有關。其他比如患兒體重、性別、種族、年齡、遵醫囑程度、疾病史和用藥史等也會有一定的影響。
兒童安全用藥及基因檢測藥物進入體內后,需經過吸收、分布、代謝、轉運至腦內靶點位置發揮作用、最后排泄,這一系列過程都有基因的參與,影響藥效的發揮。當藥物經肝臟代謝時,受到代謝酶P450基因、毒性相關基因等的作用,導致藥物在機體內的分布和代謝等過程的個體差異,最終影響藥物治療效果,甚至可能會引起嚴重的毒副作用。兒童的基因特征決定了機體對藥物的代謝能力,會直接影響到用藥效果。根據藥物代謝能力不同,臨床一般會分四種代謝類型:超快代謝、快代謝、中間代謝和慢代謝,由于影響藥物代謝酶基因的差異,不同的孩子對于同一種藥物的反應也會不同,有的孩子藥物在體內代謝快,可能會使得藥效降低或使藥物無效,有的孩子藥物代謝慢,可能會造成藥物在體內積聚,嚴重的更會引起藥物中毒,因此對兒童進行個性化用藥顯得尤為重要。
近年來隨著分子診斷技術的進步,藥物基因組學在個性化用藥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通過檢測某些特定基因型,醫生“量體裁衣"式地對病人實施合理用藥。由于兒童肝酶系統發育不成熟,所以在用藥過程中需要比成人更謹慎,兒童更需要進行基因檢測。例如,孩子發燒時服用的退燒藥布洛芬是由CYP2C9基因作為主要代謝酶,而CYP2C9*3突變會造成布洛芬代謝活性降低,如果孩子是*1/*3型攜帶者,口服布洛芬的清除率大約是*1/*1野生型的50%,如果是*3/*3型,口服布洛芬的口服清除率僅是*1/*1的20%。通過兒童的基因型檢測結果來指導用藥,相比于傳統用藥,能更安全有效地評估兒童對藥物的代謝快慢情況以及預測兒童對于不同藥物的不良反應程度,規避兒童用藥風險,對臨床用藥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聚致兒童安全用藥解決方案
當前分子診斷技術百花齊放,如一代測序、熒光定量PCR、基因芯片、核酸質譜、二代測序等都廣泛應用于藥物基因檢測。其中,核酸質譜作為多基因多位點檢測平臺,具有準確度高、檢測通量大、操作便捷等特點,相較于其他檢測方法,在降低了檢測成本的同時提高了檢測效率,尤其適用于解決兒童安全用藥的基因檢測問題。聚光科技旗下聚致生物GeneTOF系列核酸質譜平臺助力兒童安全用藥基因檢測,可提供完整的儀器、軟件、基礎試劑、耗材和自動化解決方案,幫助醫生針對兒童在呼吸、感染、消化、精神、內分泌等不同應用場景下進行精準用藥指導,提高藥物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時讓兒童獲得個性化的用藥方案建議,降低醫療風險,縮短治療周期,并且從實際中節約治療費用,實現最佳的治療效果。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gional offie for Africa. Guide for developing national patient safety policy and strategic plan[EB/OL].(2014-12-10)[2014-12-24].[3] 陳倩,杜光,張代榮.兒童用藥及其臨床研究的現狀與進展[J].醫藥導報,2011,30(5):593-597.[4] 李春霞, 黃山田. 兒童用藥不良反應分析及對策的調查研究[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 4(80):2.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