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闊思電子有限公司>>公司動態>>我國水環境整體明顯好轉 治污“拐點”仍未到來
我國水環境整體明顯好轉 治污“拐點”仍未到來
近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環保部副部長李干杰表示,環保部將抓緊制定出臺“水十條”,切實打好水污染防治的重大戰役。這項總投資預計超過2萬億元的計劃草案已報請國務院審議,市場盛宴即將開啟。
“水十條”對水環境保護和治理的原則、目標及任務提出了具體要求,主要目標是加快改善水環境質量,保障水環境安全,維護水生態系統健康。
環保部監測結果顯示,近幾年來,全國地表水,尤其是流域的水質不斷改善。今年流域好于Ⅲ類水質斷面比例是71.7%。IV、V類是19.3%,劣V類是9%,相對于2012年、2011年都有所改善。相對于2012年,好于Ⅲ類斷面比例提高了2.7個百分點,劣V類的比例下降了1.2個百分點。相對于2011年,改善的程度更大一些,好于Ⅲ類斷面比例提升了10.7個百分點,劣V類的比例下降了4.7個百分點。
當前,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中一些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限值比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寬松,導致“達標”排放污水,水體水質不斷惡化。環保部門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水系、62個主要湖泊分別有31%和39%的淡水水質達不到飲用水要求,嚴重影響人們的健康、生產和生活。
不可否認,近年來我國的水環境已經有了一些好轉。點滴的數字背后折射出的是“愚公移山”般的治理征程,但是仍然沒有從源頭上扭轉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總體趨勢。中國還沒有迎來環境污染的“拐點”。
我們向污染宣戰,必然是一場持久戰、攻堅戰,是國運所系、政之所行。只要政府、企業、公眾全社會戮力同心,再艱巨的戰役也一定會取得zui后的勝利。
水環境觸目驚心,資源循環利用需“抓鐵有痕”。全國污染源調查結果顯示,我國COD的環境容量承受能力為740.3萬噸,但實際排放量是3028萬噸。氨氮環境容量為29.8萬噸,而實際排放量達到了179萬噸,數字觸目驚心。
在日前召開的“北京科博會第九屆中國循環經濟發展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孟偉表示,水領域尤其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應圍繞湖泊與河流的保護、污染治理、生態修復,城市水體、水環境建設,飲用水安全保障等方面構建水污染控制與水安全保障的技術體系。
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周長益表示,要實現我國的“水平衡”,工業節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要以提升工業用水效率為重點,全面推進工業用水的和循環利用。他說,很多企業已經把循環經濟的理念做到了*,當務之急是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