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微重力環境和模擬微重力效應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微重力環境是真正意義上的微重力,就是處于其中的物體,受到的重力是小于1g的,但模擬微重力卻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微重力環境,處于其中的物體,仍然受到1g的重力的,但作為處于其中的生物體,比如植物或動物的細胞或組織,處于這種模擬的微重力環境下,其生長發育的結果會表現出一些與1g重力場下的生長的結果不太一樣的特征,而這些特征卻幾乎與處于微重力環境下的植物、動物細胞或組織的生長結果一致,也就是說,雖然并非處于真正的微重力環境下,但卻表現出了微重力環境下的某些特征,這就是模擬微重力效應。
通常,我們可以通過像空間站、在軌飛行器、亞軌道飛行器、飛機的拋物線飛行、落塔或單軸、雙軸回轉儀等建立微重力環境或微重力效應模擬的場景以服務于科學研究。當然不同的方式其產生的微重力的效果是不一樣的。一般,在空間站內或在軌飛行器內可以可以達到10-4(即0.0001g)g的真實微重力環境,當然,這是理想的開展微重力環境下細胞、組織培養研究的空間,但因其資源有限、耗資巨大,因而不是適用于每一項實驗的。在亞軌道飛行器內,可以產生10-2(即0.01g)的微重力環境,比如火箭,這也是真實的微重力環境,但一般維持這一微重力的時間只有5-10分鐘,因此,并不適宜科學實驗,切成本昂貴。另外,當飛機沿拋物線飛行時,也會存在一個微重力階段,這個微重力也是真實的,微重力值約10-2(即0.01g)g,但維持的時間一般20左右,還有就是采用落塔產生真實的微重力,它利用的就是物體在真空狀態下的自由落體,其加速度剛好等于1g,考慮的空氣阻力等等,落塔能夠產生10-2(0.01g)g的真實微重力環境,但持續的時間更短,一般不超過10,因為根據自由落體的公式計算,每加速度接近10米,10就相當于下落100米,還要考慮到便于實驗樣品回收而設置的減速過程,塔的高度要超過150米以上,因此,方式獲得的微重力環境也是十分有限且昂貴的資源!
因此,為了滿足大多數科學研究的需要,既要達到一定的微重力效果,又要能夠長時間的使用、可重復的使用,當然成本也不能太高,這就產生了微重力效應模擬系統,比如回轉器,這些系統一般可以模擬10-2或10-3(即0.01g或0.001g)g的微重力效應。比如我司自主設計的DARC-G通用重力環境模擬細胞(即二軸3d回轉細胞培養系統)可以模擬0.001-6g的重力水平,支持數款模塊可切換,以應對不同實驗需求,讓細胞可以在三維環境中生長!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化工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