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膠色譜儀(GPC/GFC)是蛋白質純度分析與聚集體檢測的核心工具,其核心原理基于分子篩效應:大分子因無法進入凝膠孔隙而快速流出,小分子則因深入孔隙而延遲洗脫,從而實現分子量依賴的分離。以下是具體解析方法:
一、蛋白純度分析
分離機制
使用葡聚糖(Sephadex)或瓊脂糖(Sepharose)填料構建凝膠柱,流動相為低離子強度緩沖液(如PBS)。
目標蛋白與雜質(如宿主細胞蛋白、核酸)因分子量差異被分離,純蛋白在單一峰中洗脫,雜質形成肩峰或拖尾。
純度評估
峰面積積分:通過紫外檢測器(UV280nm)計算目標蛋白峰面積占比,純度=目標峰面積/總面積×100%。
標準品對比:與已知純度的蛋白標準品(如BSA)共跑,對比保留時間與峰形一致性。
二、聚集體檢測
聚集體形成機制
蛋白質在儲存、運輸或高溫條件下易發生二硫鍵交換、疏水相互作用,形成二聚體、寡聚體甚至可溶性聚集體。
檢測方法
多角度光散射(MALS)聯用:實時監測分子量變化,聚集體表現為保留時間提前且分子量顯著增大(如單體50kDavs二聚體100kDa)。
峰形分析:聚集體導致峰形不對稱(前延或拖尾),通過第二維分析(如SEC-MALS)可定量聚集體比例。
案例
某單抗藥物在40℃儲存后,凝膠色譜圖顯示主峰前出現肩峰,MALS檢測到20%二聚體,證實高溫導致聚集。
三、技術優化
柱效提升:使用小粒徑填料(如3μm)提高分辨率,縮短分析時間至15分鐘。
溶劑兼容性:選擇pH耐受范圍廣的凝膠(如Superdex200Increase),避免蛋白變性。
自動化:結合液相色譜系統(如AKTA),實現梯度洗脫與在線濃度監測。
凝膠色譜儀通過分子量依賴的分離機制,可直觀解析蛋白純度與聚集體水平,為生物制藥質量控制提供關鍵數據支持。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