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探針顯微鏡是一種用于觀測和分析材料表面微觀結構的重要工具。以下是對掃描探針顯微鏡使用細節的詳細描述:
1. 準備工作:
- 環境準備:確保實驗室環境整潔、無塵,并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1^]。避免在有振動源或電磁干擾的地方使用SPM,以免影響測量結果。
- 儀器檢查:打開電源前,檢查儀器電源線是否連接正常,各部件是否完好無損。打開電源后,確認所有指示燈均正常亮起。
- 樣品準備:根據實驗需求選擇合適的樣品,并確保樣品表面干凈、平整。對于需要固定在樣品臺上的樣品,要使用適當的夾具或雙面膠進行固定。
2. 操作步驟:
- 開機與初始化:按照儀器說明書的要求開啟SPM主機電源,等待儀器完成自檢和初始化過程。然后,啟動計算機并運行相應的控制軟件,建立與SPM的連接。
- 安裝探針:從存放盒中取出掃描探針,并插入掃描單元。確認探針表面無損傷,且連接牢固。注意,不同類型的SPM可能需要不同規格的探針,務必選擇正確的型號。
- 樣品安裝:將準備好的樣品固定到檢測臺上,確保樣品臺處于中心位置。使用樣品臺的調節旋鈕或電動驅動裝置,使樣品臺稍微向上移動,以便后續操作。
- 光路調節:打開激光器和相關設備,調整激光束的位置和強度,使其聚焦在懸臂尖端上。通過移動平面反射鏡和前后移動激光控制旋鈕,使光斑盡可能圓且亮。同時,調節反光鏡使光斑打在檢測器上。
- 參數設置:在控制軟件中選擇合適的掃描模式和掃描器大小。設置掃描速度、積分時間等參數,以優化圖像質量和數據采集效率。此外,還需根據樣品特性和實驗要求調整其他相關參數
- 進針與逼近:在軟件控制下,使探針逐漸接近樣品表面至納米尺度范圍。在此過程中,需密切監測探針與樣品之間的距離和相互作用力的變化。當探針接近樣品表面時,通常會觀察到懸臂彎曲或電流變化等信號,這表明探針已經與樣品表面產生了相互作用。
- 成像與數據采集:啟動掃描程序后,SPM會按照預設的路徑在樣品表面逐點掃描。在掃描過程中,探測器會實時記錄探針與樣品之間的相互作用力或其他物理量的變化情況,并將其轉化為電信號傳輸給計算機進行處理和分析。最終得到樣品表面的高分辨率圖像或其他相關信息。
3. 注意事項:
- 在操作過程中要避免碰撞或刮傷樣品表面和探針;不要隨意更改儀器設置或參數;定期對儀器進行維護和校準以確保其性能穩定可靠;遵循實驗室安全規程進行操作防止意外發生。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