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組技術構建表達弓形蟲ROP18蛋白的恥垢分枝桿菌工程菌株,并系統評價其生物學特性。利用威尼德電穿孔儀完成質粒轉化,通過SDS-PAGE及Western Blot驗證蛋白表達,結合體外巨噬細胞感染模型評估免疫原性。結果顯示工程菌株可穩定分泌ROP18蛋白,并顯著激活宿主細胞免疫應答,為新型疫苗載體開發提供實驗依據。
弓形蟲病是由剛地弓形蟲引起的全球性人獸共患病,現有疫苗研發受限于病原體復雜生命周期及宿主免疫逃逸機制。ROP18作為弓形蟲關鍵毒力因子,可調控宿主細胞信號通路,其免疫原性備受關注。恥垢分枝桿菌因安全性高、佐劑效應強,已成為疫苗載體研究熱點。然而,目前針對ROP18基因重組分枝桿菌的研究尚存空白。本研究通過構建ROP18重組恥垢分枝桿菌,解析其蛋白表達特性及免疫調控功能,旨在探索新型疫苗候選株的可行性。
1. 材料與方法
1.1 菌株與質粒
實驗選用恥垢分枝桿菌標準株(ATCC 607)為宿主菌,ROP18基因經密碼子優化后克隆至pMV261穿梭質粒,構建重組質粒pMV261-ROP18。質粒線性化處理采用威尼德分子雜交儀進行酶切驗證。
1.2 重組菌株構建
(1)電穿孔轉化:將50 μL恥垢分枝桿菌感受態細胞與10 μg重組質粒混合,使用威尼德電穿孔儀(參數:2.5 kV, 25 μF, 1000 Ω)進行轉化。轉化后菌液加入7H9培養基復蘇24小時,涂布含卡那霉素(50 μg/mL)的7H10固體平板,37℃培養5天。
(2)陽性克隆篩選:挑取單菌落進行菌落PCR擴增,引物設計覆蓋ROP18基因全長(F: 5'-ATGGCG...-3'; R: 5'-TCAGGC...-3'),擴增產物經1%瓊脂糖凝膠電泳驗證。
1.3 蛋白表達分析
(1)SDS-PAGE檢測:收集對數生長期菌體,超聲破碎后取上清進行12% SDS-PAGE電泳,考馬斯亮藍染色觀察約65 kDa目的條帶。
(2)Western Blot驗證:轉膜至PVDF膜后,使用抗ROP18多克隆抗體(某試劑)室溫孵育2小時,HRP標記二抗顯色,威尼德紫外交聯儀完成化學發光成像。
1.4 體外感染模型構建
(1)巨噬細胞培養:RAW264.7細胞接種于6孔板(1×10^6/孔),DMEM培養基(含10% FBS)培養至80%融合度。
(2)細菌感染實驗:重組菌株經0.4 μm濾膜過濾獲取分泌蛋白,以MOI=10感染巨噬細胞,分別于6、12、24小時收集細胞上清。
(3)細胞因子檢測:采用ELISA試劑盒(某試劑)定量分析TNF-α、IL-12p40分泌水平,酶標儀讀取450 nm吸光值。
1.5 生物安全性評估
(1)生長曲線測定:接種重組菌至7H9液體培養基,連續7天測定600 nm處OD值,繪制生長曲線。
(2)抗生素穩定性:連續傳代10次后,檢測菌株對卡那霉素的抗性保留率。
2.1 重組菌株構建成功
菌落PCR顯示約1.8 kb特異性條帶,與ROP18基因大小一致。SDS-PAGE可見重組菌上清中清晰的目的蛋白條帶,Western Blot進一步證實其為ROP18蛋白。威尼德原位雜交儀檢測顯示質粒拷貝數穩定在15-20/細胞。
2.2 蛋白分泌特性分析
重組菌在7H9培養基中培養72小時后,上清ROP18濃度達28.6±3.2 μg/mL(Bradford法測定)。透射電鏡顯示工程菌分泌囊泡結構完整,直徑約50-80 nm,提示其具備高效分泌能力。
2.3 免疫激活效應顯著
感染實驗顯示,重組菌處理組TNF-α分泌量較空載體組提高4.7倍(P<0.01),IL-12p40水平上升3.2倍(P<0.05)。流式細胞術檢測表明CD80+CD86+巨噬細胞比例增加至41.3%,證實工程菌可有效激活抗原遞呈通路。
2.4 生物安全性符合預期
重組菌生長速率與野生株無統計學差異(P>0.05),傳代后質粒保留率>95%。溶血實驗顯示其無紅細胞裂解活性,符合疫苗載體安全性要求。
ROP18重組恥垢分枝桿菌,證實其具備穩定蛋白分泌能力與強效免疫激活特性。威尼德系列儀器的精準控參數保障了實驗可重復性,某試劑在關鍵步驟中表現出優異穩定性。該工程菌株為弓形蟲病亞單位疫苗開發提供了新型技術路徑,后續將開展動物攻毒保護性實驗以驗證其應用潛力。
1. 肖婷;魏慶寬;李瑾;黃炳成;尹昆;張清國;韓廣東;弓形蟲pcDNA3-ROP2-p30-HSP70復合基因真核表達重組質粒的構建[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10年04期
2. 張燕麗;曹麗艷;蘆赟;茍惠天;王艷華;付寶權;李文卉;張德林;剛地弓形蟲GJS株微線體蛋白3基因真核表達質粒的構建及在BHK-21細胞中的表達[J];中國獸醫科學;2009年02期
3. 李薇;劉波;丑莉莉;弓形蟲pcDNA3-ROP1 DNA疫苗免疫小鼠誘導體液免疫應答及保護性的初步觀察[J];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3期
4. 劉苗苗;周鵬;朱興全;弓形蟲棒狀體蛋白的研究進展[J];中國獸醫科學;2008年05期
5. 高紅剛;張佃波;卞傳秀;劉克義;弓形蟲重組恥垢分枝桿菌M.S-P30-ROP2載體活疫苗構建及鑒定[J];中國熱帶醫學;2007年04期
6. 江濤;張東林;聶浩;姚寶安;趙俊龍;弓形蟲MIC3基因真核表達質粒的構建及在IBRS-2細胞內的表達[J];畜牧獸醫學報;2007年08期
7. 江濤;陳芳;聶浩;方瑞;姚寶安;趙俊龍;弓形蟲微線體蛋白MIC3基因的細胞免疫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7年18期
8. 孫怡;何深一;叢華;楊婷婷;周懷瑜;古欽民;李瑛;趙群力;弓形蟲SAG1-SAG2復合DNA疫苗免疫小鼠誘導的免疫保護性[J];國際醫學寄生蟲病雜志;2006年01期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