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ES7214-1BD23-0XB8現貨供應
6ES7214-1BD23-0XB8
西門子PLC模塊總代理(中國*代理商)SIMATIC S7-200系列PLC適用于各行各業,各種場合中的檢測、監測及控制的自動化。S7-200系列的強大功能使其無論在獨立運行中,或相連成網絡皆能實現復雜控制功能。因此S7-200系列具有*的性能/價格比。
概述
SIMATIC S7-200系列PLC適用于各行各業,各種場合中的檢測、監測及控制的自動化。S7-200系列的強大功能使其無論在獨立運行中,或相連成網絡皆能實現復雜控制功能。因此S7-200系列具有*的性能/價格比。
S7-200系列出色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的可靠性
* 極豐富的指令集
* 易于掌握
* 便捷的操作
* 豐富的內置集成功能
* 實時特性
* 強勁的通訊能力
* 豐富的擴展模塊
S7-200系列在集散自動化系統中充分發揮其強大功能。使用范圍可覆蓋從替代繼電器的簡單控制到更復雜的自動化控制。應用領域極為廣泛,覆蓋所有與自動檢測,自動化控制有關的工業及民用領域,包括各種機床、機械、電力設施、民用設施、環境保護設備等等。如:沖壓機床,磨床,印刷機械,橡膠化工機械,*空調,電梯控制,運動系統。
S7-200系列PLC可提供4個不同的基本型號的8種CPU供您使用。
CPU單元設計
集成的24V負載電源:可直接連接到傳感器和變送器(執行器),CPU 221,222具有180mA輸出, CPU 224,CPU 226分別輸出280,400mA。可用作負載電源。
不同的設備類型
CPU 221~226各有2種類型CPU,具有不同的電源電壓和控制電壓。
本機數字量輸入/輸出點
CPU 221具有6個輸入點和4個輸出點,CPU 222具有8個輸入點和6個輸出點,CPU 224具有14個輸入點和10個輸出點。CPU 226具有24個輸入點和16個輸出點。
中斷輸入
允許以極快的速度對過程信號的上升沿作出響應。
高速計數器
CPU 221/222
4個高速計數器(30KHz),可編程并具有復位輸入,2個獨立的輸入端可同時作加、減計數,可連接兩個相位差為90°的A/B相增量編碼器。
CPU224/226
6個高速計數器(30KHz),具有CPU221/222相同的功能。
CPU 222/224/226
可方便地用數字量和模擬量擴展模塊進行擴展??墒褂梅抡嫫鳎ㄟx件)對本機輸入信號進行仿真,用于調試用戶程序。
模擬電位器
CPU221/222 1個。
CPU224/226 2個。
脈沖輸出
2路高頻率脈沖輸出(zui大20KHz),用于控制步進電機或伺服電機實現定位任務。
實時時鐘
例如為信息加注時間標記,記錄機器運行時間或對過程進行時間控制。
EEPROM存儲器模塊(選件)
可作為修改與拷貝程序的快速工具(無需編程器),并可進行輔助軟件歸檔工作。
電池模塊
用于長時間數據后備。用戶數據(如標志位狀態,數據塊,定時器,計數器)可通過內部的超級電容存貯大約5天。選用電池模塊能延長存貯時間到200天(10年壽命)。電池模塊插在存儲器模塊的卡槽中
西門子PLC串口通訊方法
1、RS485串口通信
第三方設備大部分支持,西門子S7 PLC可以通過選擇自由口通信模式控制串口通信。的情況是只用發送指令(XMT)向打印機或者變頻器等第三方設備發送信息。不管任何情況,都必須通過S7 PLC編寫程序實現。當選擇了自由口模式,用戶可以通過發送指令(XMT)、接收指令(RCV)、發送中斷、接收中斷來控制通信口的操作。
2、PPI通信
PPI協議是S7-200CPU最基本的通信方式,通過原來自身的端口(PORT0或PORT1)就可以實現通信,是S7-200 CPU默認的通信方式。 PPI是一種主-從協議通信,主-從站在一個令牌環網中。在CPU內用戶網絡讀寫指令即可,也就是說網絡讀寫指令是運行在PPI協議上的。因此PPI只在主站側編寫程序就可以了,從站的網絡讀寫指令沒有什么意義。
3、MPI通信
MPI通信是一種比較簡單的通信方式,MPI網絡通信的速率是19.2Kbit/s~12Mbit/s,MPI網絡最多支持連接32個節點,最大通信距離為50M。通信距離遠,還可以通過中繼器擴展通信距離,但中繼器也占用節點。 MPI網絡節點通常可以掛S7-200、人機介面、編程設備、智能型ET200S及RS485中繼器等網絡元器件。
西門子PLC與PLC之間的MPI通信一般有3種通信方式:
1) 全局數據包通信方式
2) 無組態連接通信方式
3) 組態連接通信方式
4、 PROFIBUS-DP通信
PROFIBUS-DP現場總線是一種開放式現場總線系統,符合歐洲標準和國際標準。PROFIBUS-DP通信的結構非常精簡,傳輸速度很高且穩定,非常適合PLC與現場分散的I/O設備之間的通信。
5、 以太網通信
以太網的核心思想是使用共享的公共傳輸通道,這個思想早在1968年來源于廈威爾大學。 1972年,Metcalfe和David Boggs(兩個都是著名網絡專家)設置了一套網絡,這套網絡把不同的ALTO計算機連接在一起,同時還連接了EARS激光打印機。這就是一個個人計算機局域網,這個網絡在1973年5月22日運行。Metcalfe在運行這天寫了一段備忘錄,備忘錄的意思是把該網絡改名為以太網(Ethernet),其靈感來自于“電磁輻射是可以通過發光的以太來傳播"這一想法。 1979年,DEC、Inbbb和Xerox共同將網絡標準化。
1984年,出現了細電纜以太網產品,后來陸續出現了粗電纜、雙絞線、CATV同軸電纜、光纜及多種媒體的混合以太網產品。 以太網是目前流行的拓樸標準之一,具有傳傳播速率高、網絡資源豐富、系統功能強、安裝簡單和使用維護方便等很多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