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熒光技術是根據抗原抗體反應的原理,先將已知的抗原或抗體標記上熒光素,制成熒光抗體,再用這種熒光抗體(或抗原)作為探針檢測組織或細胞內的相應抗原(或抗體)。那么你知道在免疫熒光(IF)實驗中會遇到那些問題以及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問題一:目標蛋白熒光很弱,導致組間差異不顯著,導致假陰性結果
解決方案:出現這種情況后,首先檢查抗體是否正確,是否適用于預處理的組織。有些抗體只適用于冰凍切片,但如果應用于石蠟切片,則會出現弱標記或無標記現象。然后通過文獻了解目的蛋白在組織或細胞中的表達豐度。此外,如果抗體修復不足,抗原表位未完quan暴露,也會出現弱標記。例如,雖然大多數抗體在酸性環境中修復,但也有少數抗體需要在堿性環境中修復。建議查看抗體說明書,嚴格按照其修復條件進行實驗。
問題二:目標蛋白的熒光過強,甚至形成非特異性的標記,一些背景染色可能被誤認為陽性區域,造成假陽性結果
解決方法:適當降低一抗或者二抗的濃度,增加漂洗時間,一般能夠有所改善
問題三:DAPI 染細胞核時,加入的試劑太多,造成高背景染色
解決方法:滴加的 DAPI 不要太多,只需覆蓋上薄薄的一層即可。
問題四:組織切片預處理不當或采用石蠟切片,導致高背景染色
解決方案:如果組織切片,尤其是石蠟切片脫蠟環節不徹di,也會造成區域性的非特異性標記。建議脫蠟一定要徹di,脫蠟前充分烤片也可以幫助脫蠟。實驗過程中,玻片干燥了,同樣會造成高背景或大面積的非特異性標記。漂洗環節和抗體孵育環節最容易出現干片現象,尤其是大批量實驗時,一定要注意。使用免疫組化專用筆畫個圈,可以有效改善。
問題五:采集圖像過程不當,導致原始圖像不佳,直接影響后續半定量分析
解決方案:采集圖像時不要對每一張圖像都加上標尺,否則后期采用 Image J或者 IPP 進行分析時,這些標尺會對結果造成影響。采集圖像時,速度要快。如果激發光很長時間對準目標區域,此區域內的熒光衰減會極快因此,目標區域較小時,一定要盡量快速采集,減少人為實驗誤差。
更多有關免疫熒光(IF)實驗常見問題有哪些,解決方案有什么的內容,請聯系天津益元利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