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太空船中的淋浴間和馬桶是什么樣的嗎?人在太空中還會有五彩斑斕的夢境嗎?一些在地球上日常的動作,到了太空中都變得特殊與不同尋常了。讓我們來看一看宇航員——
太空中的衣食住行“方便”不方便
“和平號”空間站的宇航員這樣描述自己使用的衛(wèi)生間:“小便并不是特別困難,當需要時,宇航員僅需抓住收集尿的膠皮管,在管子的自由的一端掛著一個漏斗,為了產(chǎn)生抽吸的效果而打開風扇,旋開閥門,接著開始即可。尿液被收在一個廢箱子里,但是在太空排大便卻是一個非常吃力并且耗時的過程。并不是所有的宇航員都能夠一次成功的。事實上,由于相當奇特的環(huán)境,而且也許由于在無重力的環(huán)境里宇航員體內(nèi)的腸子漂浮著,內(nèi)臟并不能正常工作,許多人從中間艙的廁所出來時喃喃而語:‘又失敗了’。”
在早期的航天生活里,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用膠布把“便袋”粘在宇航員的臀部,顯然這個辦法不太“安全”。后來,“天空實驗室”、“和平號”、航天飛機等航天器上都有了專門的太空廁所。男廁所和女廁所分別有不同的小便收集器,大便則是通過馬桶的氣流抽入一個袋中進行處理。
“神舟”五號艙內(nèi)的馬桶是特制的,要形成人造重力。沖馬桶的概念,與我們?nèi)粘I罹筒煌荒苡盟疀_,它是靠風機來抽吸,先把其中的水分、臭氣抽掉,再把干的部分自動用塑料袋密封起來。小便也是這樣,有的小便收集器,防止小便在艙內(nèi)飛濺,以免引起艙內(nèi)污染和電線短路。
需要注意的是,太空中放屁也得小心,因為其反作用力可能會把人推走,而且還會污染航天器座艙中的環(huán)境。屁中的氫和甲烷等成分還是可燃氣體,嚴重時可引起爆炸,因此必要的時候到廁所里解決,看來在太空里只好“忍氣吞聲”地過日子了。
溫柔的沐浴
美國宇航員杰瑞重回地球的*個淋浴使他覺得“轟轟烈烈”,他說:“里噴出的水珠好像子彈一樣打在我的身上,我感覺自己幾乎要跌倒了。好一會兒,我強打精神,努力承受淋浴子彈的力量。后,我認輸了。”
來看看“神舟”號飛船,航天員的活動空間不到6立方米,其中就包括了洗澡的地方。飛船內(nèi)有一個單獨的用來洗澡的袋子,還可以淋浴。在空間站淋浴時,淋浴者先跨進一個直徑1米左右的圓環(huán)中,然后拉起圓環(huán),連著圓環(huán)的折疊布筒像手風琴的風箱一樣伸開,把圓環(huán)固定在天花板上,人就被罩在里面了。
打開水之前,宇航員還必須把雙腳固定好,否則漂浮著的身體被水一沖就會翻筋斗,還要戴好呼吸罩和護目器,因為在失重的狀態(tài)下,水會嗆傷人,甚至把人溺死。這些準備工作完畢后,就可以打開噴頭了。水珠會流在布筒上和身上,然后四處飄飛,由于水是定量供給的,宇航員擦身時必須關上噴頭,擦好后再用剩下的水沖洗。
洗過澡的污水不會自動往下流,需要開動水泵把水連同空氣一起抽走,附在布筒上的水球要用吸塵器一點一點地吸走。淋浴的時間只有15分鐘,可是事先的準備工作和淋浴結(jié)束后清理污水的時間大約要花掉兩三個小時。
黑白的夢
宇航員在太空睡覺時,雙手要放進睡袋里或者固定住。因為在失重的環(huán)境里,睡眠中的人會有四肢脫離軀干的感覺。一位蘇聯(lián)的宇航員就曾經(jīng)自己“嚇唬”過自己,他剛從睡夢中醒來,突然一雙手臂飄向他面前,他頓時大吃一驚!虛驚過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那是他自己的手臂。其實,太空中的睡姿可以隨心所欲,因為這里沒有“躺著”的概念,但是為了獲得安全感,一般情況下,宇航員還是乖乖地鉆進固定的睡袋里好,以免突然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懸空漂浮,而產(chǎn)生如臨深淵的恐懼感。
在太空睡覺會做夢嗎?許多航天員確實有過做太空夢的經(jīng)歷呢。曾經(jīng)乘坐“哥倫比亞”號上太空的華裔宇航員焦立中說:“有時候我會夢見在太空中工作,有時候夢見自己回到了地球,在地球上做事情,所以跟地球上做夢一樣。”蘇聯(lián)宇航員克利穆克在太空還夢見了他與妻子兒子在林間采蘑菇,還有的宇航員夢見自己的家鄉(xiāng)、親人和朋友。更有意思的是,曾經(jīng)兩次飛行于太空的宇航員列昂諾夫,他沒有做過一次彩色的夢,而全都是黑白的。
煮熟的鴨子會飛
楊利偉升入太空后,自稱食欲不錯,航天食品的味道也蠻好的。“飛船入軌后大約1小時37分,我吃了在太空中的*餐。此后間隔七八小時,我又吃了兩餐,主要是小月餅、魚肉丸子等,品種很多。”楊利偉說。
早期的太空食品確實有點兒乏味,今非昔比,空間站上的食物可以6天之內(nèi)不重樣,自己喜歡的調(diào)味品也可以選擇,比如芥末、蛋黃醬、番茄醬、液態(tài)的胡椒和鹽。中國的宇航員照樣能享受家鄉(xiāng)菜,八寶飯、宮保雞丁、陳皮牛肉等等,不怕不全就怕胃不夠。航天飛行會導致航天員骨鈣丟失,肌肉萎縮,紅細胞的數(shù)量減少等,所以航天食品要針對他們的生理改變指數(shù)對膳食的營養(yǎng)素做出適當?shù)恼{(diào)整。例如,肌肉萎縮就要求食品必須提供充足的蛋白質(zhì),骨質(zhì)的丟失則要求食品必須提供相應的鈣,以及適宜的鈣磷比例和維生素D。
經(jīng)過不斷改進,歐美的宇航員已經(jīng)可以用普通的匙子和叉子進餐,餐具被固定在桌面上,食物依靠自身的表面張力和黏性,不會從盤子里飛走。接下來航天員要自行解決的問題只有一個:別讓到嘴的午餐從眼皮底下飛走!
像騾子一樣工作
2003年4月28日13時50分,俄羅斯“聯(lián)盟TMA2”號宇宙飛船與空間站對接。華裔宇航員盧杰開始了為期半年的太空工作。他曾經(jīng)這樣描述:“我們身穿裝有小型迷你推進器的太空衣,背負著成捆的電纜線、吊竿和工具‘飄出’航天飛機。我們就像滑稽的騾子一樣,步入茫茫宇宙。這就像在一座13層樓建筑物的第11層樓外工作,只不過腳底下看到的是水藍色的地球。”據(jù)美國宇航局的統(tǒng)計,盧杰那天的“太空遠足”長達30.58米,花費了6小時14分的時間,這個距離需要的體能和心理承受能力,已經(jīng)是太空漫步的極限了。
宇航員在太空工作時,只要處于地面測控站的跟蹤測控范圍內(nèi),電子顯示屏上就會顯示出清晰的數(shù)字電視圖像,不僅能從飛船內(nèi)置攝像機看到艙內(nèi)實景,而且還可以聽到航天員的聲音或在艙外工作的情景。甚至“神舟”五號飛船上,楊利偉的身體健康狀況、心理情緒的變化也被“監(jiān)視”,通過與標準接軌的航天測控網(wǎng),通過地面測控站和大洋上的4艘遠洋測量船,地面指揮員能夠及時與航天員取得聯(lián)絡,向航天員和飛船下達各項工作指令,真可謂“千里飛天一線牽”。一位美國的女宇航員曾經(jīng)說:“我們在太空的工作大部分內(nèi)容,幾乎可以概括成:每個人每時每刻與地面。對我來說,工作就是和地面通話,像課間休息一樣令人輕松愉快。”
提供商 |
美國科諾工業(yè)有限公司 (戰(zhàn)略合作伙伴:上海梭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下載次數(shù) |
0次 |
資料大小 |
0K | 資料類型 |
未傳
|
資料圖片 |
-- | 瀏覽次數(shù) |
1724次 |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