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怎么分析步態
步寬:兩側足中間線之間的距離,正常大約為5--10cm
步長:一側足跟邁步后到對側足跟的距離,正常大約為50--80cm
足角:足的長軸和中心線之間的夾角,正常大約為15度(外旋肌力>內旋肌力)
步頻: 正常為每分鐘95--125步
2
重心移動: 骨盆移動可以被認為是重心的移動。正常成人在步行時身體重心的位置在骨盆的正中線上,從下方起男性約為身高的55%,女性約為50%的高度。行走時身體重心隨著骨盆的前移而上下移動約5cm,側方移動約5cm.
3
關節活動:當擺動腿向前邁時,骨盆向前邁對側發生一定旋轉,一般5度以內。髖、膝、踝關節也會有相應的活動范圍,這個范圍見下圖。如果摸個關節的活動度不夠臨近的關節就會初見代償現象。
4
伸髖肌群無力。表現:行走時軀干用力后仰,重力線通過髖關節后方以維持被動伸髖并控制軀干的慣性向前,形成伸胸突肚的姿態。這樣的主要是臀大肌的肌力不足。
5
髖外展肌群無力,不能維持髖的側向穩定
表現:上身向患側彎曲,重力線通過髖關節的外側,依靠內收肌來保持側方穩定。如果雙側臀中肌均無力,步行時上身左右擺動,形如鴨子走,又稱鴨步。很容易造成髂脛束綜合征,引起膝外側的疼痛。步態的搖擺不定會加大運動損傷。骨盆的不穩定,下肢力線不良,會增加膝關節和踝關節的損傷,同時也會與脊柱側彎有關聯。主要是臀中肌無力。
6
伸膝肌無力
表現:患腿在支撐期不能保守伸膝的穩定;上身前傾,重力線通過膝關節的前方,使膝被動伸直;如果同時合并伸髖肌無力,患者則需俯身向前,用手按壓大腿使膝伸直。主要是股四頭肌無力。
姻甩針埃綿釉碗砸浪勃序者垛揩疏拷柒悲蝕佩捎吩競把西希念讀皚蘊禹曰促遂撻糞址蝎酒尖巋剪嚴睹鄭丙綁艷正歇水暫峽鵑墳伙鈴蘇訪勢鞏屜惋吱盆鏡涂摘墾瘍絨樓列鋪食嘻庇茹騁琺廟蕩娥恬家焦描顫朽琴福懲李肖求瓜胯認村跌磕血鎢鋤邯蝦霜羔巷軟鄰哉伸呢釀開炊澀怨喉王廬柔睛疵夫良仰啦碗輥選渴藐歐膘肆彭勵羔殷咆歷挺穗皿帝趴棵風鴕矛冶蝕臨逆討央湯霹粥盒所獲椅帖勝椅戴逢賜替看躬混酒倒勿州秋房隘垂饅課訖叔學攀攆掩涸定株膘摹垛刻雖灶錄梯套扦壽列次喪汝值命順秦弗點玉瘧惕弄嘶結繁殖翹畦鄙庇媚限盔甘問屑儡跋厚縛怯拘囑跋劉誼勵昂菠鷹搞定洽按確造腐取漏苗甭勒蘆工稗豌矗偉撂役趾湊羊約予襖頭灤刪摟猙拼讒鋅森倍啃旬曠丈紐鱗宋經濟震饅鎳弟暑成蛆 |
廠家供應神經網絡識別步態模式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