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相色譜儀作為一種高效、精確的分析工具,其使用細節至關重要。以下是對氣相色譜儀使用細節的詳細描述:
一、前期準備
1. 環境要求:將氣相色譜儀放置在干燥、無塵、無振動的環境中,避免陽光直射和溫度波動較大的區域,同時確保實驗室內通風良好,以防止氣體泄漏造成危害。
2. 儀器檢查:檢查儀器外觀是否有損壞,各部件連接是否緊密,尤其是氣路系統的管道和接頭處,確保無松動、漏氣現象。同時,確認載氣(如氫氣、氮氣、氦氣等)、燃氣(如氫氣)、助燃氣(如空氣)等氣體的供應充足且純度符合要求,一般載氣純度需大于99.99%,燃氣純度需大于99.9%。
3. 開機預熱:接通電源后,按照儀器操作手冊的要求依次打開主機、檢測器等設備的電源開關,讓儀器預熱一段時間,通常為15-30分鐘左右,使儀器各部件達到穩定的工作狀態。在預熱過程中,可同時打開載氣,調節減壓閥和穩壓閥,將柱前壓調節到合適的值。
二、樣品制備與進樣
1. 樣品選擇:根據分析目的選擇合適的樣品,注意樣品的代表性和均勻性。對于液體樣品,可直接用微量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樣品;對于固體樣品,通常需要先將其溶解在合適的溶劑中,然后取溶液進樣。
2. 進樣操作:當儀器預熱完成后,即可進行進樣。使用微量注射器準確抽取適量樣品,注意排除注射器內的氣泡。對于填充柱氣相色譜儀,將注射器插入進樣口,迅速按下注射器活塞,使樣品瞬間氣化并被載氣帶入色譜柱;對于毛細管柱氣相色譜儀,還需注意分流比的設置,一般采用尾吹法或隔膜清掃法等技術來減少樣品歧視,提高分離效果。
三、參數設置與調試
1. 溫度設置:根據樣品的性質和分析要求,設置合適的進樣口溫度、柱溫、檢測器溫度等。一般來說,進樣口溫度應能使樣品瞬間氣化,但又不致分解;柱溫的選擇要保證樣品中各組分能得到有效分離,對于沸程較寬的樣品,可采用程序升溫的方法;檢測器溫度需根據其類型和性能進行優化,以確保檢測器的靈敏度和穩定性。
2. 載氣流量調節:通過調節減壓閥、穩壓閥和轉子流量計等,將載氣流量控制在適當的范圍內,一般為1-10mL/min。載氣流量的大小會影響分離效果和分析時間,需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3. 檢測器調試:不同的檢測器有不同的調試方法。例如,對于火焰離子化檢測器(FID),需要調整氫氣、空氣的流量以及點火裝置的位置,使火焰正常燃燒且穩定;對于熱導檢測器(TCD),則要調節熱敏元件的工作電流和池體溫度,以獲得最佳的靈敏度和穩定性。
四、數據采集與分析
1. 啟動分析:設置好參數后,即可啟動氣相色譜儀開始分析。樣品在色譜柱中分離后,各組分依次進入檢測器,檢測器將組分的濃度或質量信號轉化為電信號,經放大器放大后由記錄儀記錄,得到色譜圖。
2. 數據分析:觀察色譜圖,確定各組分的保留時間、峰高、峰面積等參數。通過與已知標準物質的色譜圖進行對比,可以對樣品中的組分進行定性分析;利用峰面積與組分濃度之間的定量關系,可采用歸一化法、外標法或內標法等進行定量分析。現代氣相色譜儀通常配備有數據處理系統,可自動計算分析結果,提高工作效率和準確性。
五、關機及維護
1. 關機步驟:分析結束后,先關閉氫氣、空氣等氣體源,待火焰熄滅后,再關閉主機電源和其他設備電源。然后,等待儀器冷卻至室溫后,方可斷開電源插頭。
2. 維護保養:定期對氣相色譜儀進行維護保養是保證其正常運行和延長使用壽命的關鍵。主要包括清洗進樣口、色譜柱、檢測器等部件,更換老化或損壞的零部件,檢查和校準儀器的性能指標等。同時,要定期檢查氣體供應系統的安全性,防止氣體泄漏等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