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絕緣材料在工頻、音頻、高頻介質損耗因數的推薦方法
電氣絕緣材料在工頻、音頻、高頻介質損耗因數的推薦方法
[介質]損耗指數
為了避免邊緣效應引起電容率的測量誤差,電極系統可加上保護電極。保護電極的寬度應至少為兩倍的試樣厚度,保護電極和主電極之間的間隙應比試樣厚度小。假如不能用保護環,通常需對邊緣電容進行修正,表1給出了近似計算公式。這些公式是經驗公式,只適用于規定的幾種特定的試樣形狀。
此外,在一個合適的頻率和溫度下,邊緣電容可采用有保護環和無保護環的(比較)測量來獲得,用所得到的邊緣電容修正其他頻率和溫度下的電容也可滿足精度要求。
該材料的損耗因數tanδ與相對電容率εr的乘積。
復相對電容率
由相對電容率和損耗指數結合而得到的:
電介質的用途
電介質一般被用在兩個不同的方面:
用作電氣回路元件的支撐,并且使元件對地絕緣及元件之間相互絕緣;
用作電容器介質。
頻率
因為只有少數材料如石英玻璃、聚苯乙烯或聚乙烯在很寬的頻率范圍內它們的εr和tanδ幾乎是恒定的,且被用作工程電介質材料,然而一般的電介質材料必須在所使用的頻率下測量其介質損耗因數和電容率。
電容率和介質損耗因數的變化是由于介質極化和電導而產生,重要的變化是極性分子引起的偶極子極化和材料的不均勻性導致的界面極化所引起的。
溫度
損耗指數在一個頻率下可以出現一個值,這個頻率值與電介質材料的溫度有關。介質損耗因數和電容率的溫度系數可以是正的或負的,這取決于在測量溫度下的介質損耗指數值位置。
濕度
極化的程度隨水分的吸收量或電介質材料表面水膜的形成而增加,其結果使電容率、介質損耗因數和直流電導率增大。因此試驗前和試驗時對環境濕度進行控制是*的。
試樣的幾何形狀
測定材料的電容率和介質損耗因數,采用板狀試樣,也可采用管狀試樣。
在測定電容率需要較高精度時,的誤差來自試樣尺寸的誤差,尤其是試樣厚度的誤差,因此厚度應足夠大,以滿足測量所需要的度。厚度的選取決定于試樣的制備方法和各點間厚度的變化。對1%的度來講,1.5mm的厚度就足夠了,但是對于更高度,采用較厚的試樣,例如6mm?12mm。測量厚度必須使測量點有規則地分布在整個試樣表面上,且厚度均勻度在±1%內。如果材料的密度是已知的,則可用稱量法測定厚度。選取試樣的面積時應能提供滿足精度要求的試樣電容。測量10pF的電容時,使用有良好屏蔽保護的儀器。由于現有儀器的極限分辨能力約1pF,因此試樣應薄些,直徑為10cm或更大些。
需要測低損耗因數值時,很重要的一點是導線串聯電阻引人的損耗要盡可能地小,即被測電容和該電阻的乘積要盡可能小。同樣,被測電容對總電容的比值要盡可能地大。點表示導線電阻要盡可能低及試樣電容要小,第二點表示接有試樣橋臂的總電容要盡可能小,且試樣電容要大。因此試樣電容好取值為20pF,在測量回路中,與試樣并聯的電容不應大于約5pF,
加到試樣上的電極
電極可選用5.1.3中任意一種。如果不用保護環,而且試樣上下的兩個電極難以對齊時,其中一個電極應比另一個電極大些。已經加有電極的試樣應放置在兩個金屬電極之間,這兩個金屬電極要比試樣上的電極稍小些。對于平板形和圓柱形這兩種不同電極結構的電容計算公式以及邊緣電容近似計算的經驗公式。
流體排出法
在電容率近似等于試樣的電容率,而介質損耗因數可以忽略的一種液體內進行測量,這種測量與試樣厚度測量的精度關系不大。當相繼采用兩種流體時,試樣厚度和電極系統的尺寸可以從計算公式中消去。
試樣為與試驗池電極直徑相同的圓片,或對測微計電極來說,試樣可以比電極小到足以使邊緣效應忽略不計。在測微計電極中,為了忽略邊緣效應,試樣直徑約比測微計電極直徑小兩倍的試樣厚度。
對于介質損耗因數的測量,這種類型的電極在高頻下不能滿足要求,除非試樣的表面和金屬板都非常平整。圖1所示的電極系統也要求試樣厚度均勻。.
注:濕度的顯著影響常常發生在1MHz以下及微波頻率范圍內。
板狀試樣
考慮下面兩點很重要:
a)不加電極,測量時快而方便,并可避免由于試樣和電極間的不良接觸而引起的誤差。
b)若試樣上是加電極的,由測量試樣厚度h時的相對誤差△h/h所引起的相對電容率的相對誤差△εr/εr可由下式得到:
……………………………(12)
式中:
△εr——相對電容率的偏差;
εr——相對電容率;
h——試樣厚度;
Ah——試樣厚度的偏差。
若試樣上加電極,且試樣放在有固定距離S>h的兩個電極之間,這時
……………………………(13)
式中:
△εr、εr、h同式(12)。
εr——試樣浸入所用流體的相對電容率,對于在空氣中的測量則εr等于1。
對于相對電容率為10以上的無孔材料,可采用沉積金屬電極。對于這些材料,電極應覆蓋在試樣的整個表面上,并且不用保護電極。對于相對電容率在3?10之間的材料,能給出高精度的電極是金屬箔、汞或沉積金屬,選擇這些電極時要注意適合材料的性能。若厚度的測量能達到足夠精度時,試樣上不加電極的方法方便而更可取。假如有一種合適的流體,它的相對電容率已知或者能很準確地測出,則采用流體排出法是好的。
管狀試樣
對管狀試樣而言,合適的電極系統將取決于它的電容率、管壁厚度、直徑和所要求的測量精度。一般情況下,電極系統應為一個內電極和一個稍為窄一些的外電極和外電極兩端的保護電極組成,外電極和保護電極之間的間隙應比管壁厚度小。對小直徑和中等直徑的管狀試樣,外表面可加三條箔帶或沉積金屬帶,中間一條用作為外電極(測量電極),兩端各有一條用作保護電極。內電極可用汞,沉積金屬膜或配合較好的金屬芯軸。
高電容率的管狀試樣,其內電極和外電極可以伸展到管狀試樣的全部長度上,可以不用保護電極。
大直徑的管狀或圓筒形試樣,其電極系統可以是圓形或矩形的搭接,并且只對管的部分圓周進行試驗。這種試樣可按板狀試樣對待,金屬箔、沉積金屬膜或配合較好的金屬芯軸內電極與金屬箔或沉積金屬膜的外電極和保護電極一起使用。如采用金屬箔做內電極,為了保證電極和試樣之間的良好接觸,需在管內采用一個彈性的可膨脹的夾具。
對于非常準確的測量,在厚度的測量能達到足夠的精度時,可采用試樣上不加電極的系統。對于相對電容率εr不超過10的管狀試樣,方便的電極是用金屬箔、汞或沉積金屬膜。相對電容率在10以上的管狀試樣,應采用沉積金屬膜電極;瓷管上可采用燒熔金屬電極。電極可像帶材一樣包覆在管狀試樣的全部圓周或部分圓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