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按照新時期科學基金深化改革總體部署,根據“十四五”發展規劃明確的優先發展領域,發布了“十四五”第一批9個科學部78個重大項目指南。其中,化學科學部共發布10個重大項目指南,擬資助7個重大項目,第一項重大項目即為“自由基化學反應的機制與功能”,足見該項目的重要程度。
自由基,化學上也稱為“游離基”,是指化合物的分子在光熱等外界條件下,共價鍵發生均裂而形成的具有不成對電子的原子或基團,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義。了解自由基的產生機制、反應活性和選擇性調控、成鍵的熱力學和動力學過程等關鍵科學問題,有助于發揮自由基化學的*優勢,指導新型綠色、高效、高選擇性自由基反應的設計和開發,為化學、材料和生命科學等領域提供有力的合成與認知工具,助力合成化學的變革性發展。然而,受制于自由基的短壽命、高活性等特征,人類目前對自由基反應的本質認識還十分有限。
自由基及EPR譜線
值得一提的是,EPR(電子順磁共振波譜技術)是目前唯一能夠直接檢測自由基的技術,也是最直接、最靈敏的未成對電子探測方法,可以提供原位和無損的電子自旋、軌道和原子核等微觀尺度的信息。
EPR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將含有未成對電子的物質置于靜磁場中,并施加一定頻率的電磁波信號,通過觀測物質對電磁波能量的發射或者吸收,分析電磁波信號的變化規律,從而了解電子以及其周圍環境的特性、分析物質的結構及其他應用。
國儀量子始終走在自主創新的最前沿,目前已開發出包含X波段脈沖式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儀EPR100、X波段連續波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儀EPR200-Plus、臺式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儀EPR200M、W波段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儀EPR-W900等在內的一系列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儀產品,打破了過去幾十年間,這類儀器一直被國外壟斷的局面,*國內多項空白,并在關鍵指標上實現了超越。
EPR200-Plus
值得一提的是,國儀量子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儀系列產品的核心技術來源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并于早年在實驗室進行原始技術積累和原理樣機研制。實驗室在高端科學儀器、關鍵核心器件的研制領域深耕十余年,多項技術、研究成果突破國際封鎖和禁運,并獲得“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等諸多獎項。
EPR200M
此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的重大項目,旨在面向科學前沿和國家經濟、社會、科技發展及國家安全的重大需求中的重大科學問題,超前部署,開展多學科交叉研究和綜合性研究,充分發揮支撐與引領作用,提升我國基礎研究源頭創新能力。相信國儀量子的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儀能夠為自由基化學領域的科技工作者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共同探索自由基反應的本質和規律,了解自由基形成與轉化過程中的動力學和動態學,助力大宗化工原料的自由基新反應開發、醫藥研發,推動化學工業變革性方法和技術的跨越發展,提升我國在自由基化學領域的學術地位!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