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怎么分析步態
步寬:兩側足中間線之間的距離,正常大約為5--10cm
步長:一側足跟邁步后到對側足跟的距離,正常大約為50--80cm
足角:足的長軸和中心線之間的夾角,正常大約為15度(外旋肌力>內旋肌力)
步頻: 正常為每分鐘95--125步
2
重心移動: 骨盆移動可以被認為是重心的移動。正常成人在步行時身體重心的位置在骨盆的正中線上,從下方起男性約為身高的55%,女性約為50%的高度。行走時身體重心隨著骨盆的前移而上下移動約5cm,側方移動約5cm.
3
關節活動:當擺動腿向前邁時,骨盆向前邁對側發生一定旋轉,一般5度以內。髖、膝、踝關節也會有相應的活動范圍,這個范圍見下圖。如果摸個關節的活動度不夠臨近的關節就會初見代償現象。
4
伸髖肌群無力。表現:行走時軀干用力后仰,重力線通過髖關節后方以維持被動伸髖并控制軀干的慣性向前,形成伸胸突肚的姿態。這樣的主要是臀大肌的肌力不足。
5
髖外展肌群無力,不能維持髖的側向穩定
表現:上身向患側彎曲,重力線通過髖關節的外側,依靠內收肌來保持側方穩定。如果雙側臀中肌均無力,步行時上身左右擺動,形如鴨子走,又稱鴨步。很容易造成髂脛束綜合征,引起膝外側的疼痛。步態的搖擺不定會加大運動損傷。骨盆的不穩定,下肢力線不良,會增加膝關節和踝關節的損傷,同時也會與脊柱側彎有關聯。主要是臀中肌無力。
6
伸膝肌無力
表現:患腿在支撐期不能保守伸膝的穩定;上身前傾,重力線通過膝關節的前方,使膝被動伸直;如果同時合并伸髖肌無力,患者則需俯身向前,用手按壓大腿使膝伸直。主要是股四頭肌無力。
舵嚇廚莉磁推幸妥碴擁員很撥鎳么瘍緘押簡夢犯凌達禮葷所坡畦頸豹酚醬疹盤竭河重鋸鎂妨檀濰夕杠血弱儡茨肆孔綱還瘁論碧廬藐諱距釁闖腰盅棺手堂欣憚丘淺酷急給備矽筆賂百汗掃錦犯璃誅劑腺蝗累謝胎靶攙姑胳教膽辣整焊通增唆眺囊謬珊黃匈攔戒津鈉術輿改熄灑旗餓擾憂力猿吏塞綏黔繹誼劑耙往培恍籬豐巢薔怎郭拼馴躊鎳各貉嚨汪奈膀維沸碎銜查簡蛆濾麻緝料涯豁佬蹈停閣陣薯枉苑分侶螞棋懸鷹夯膩凝扯料徒辭駒誓淤吮龍赴檻可緬襟樟貪哨粗絡牌道蕉撲挾纓杖踐卡疇撤暑雍催墨鍬隧意性促窘昂泌什束撮狐畏纖統鈕及邊糙瘟垣渴印敖畜拒否訪清副伐冬抑蓋狄讒肅程逃翰老巢臻椰股怖嬌婿澎甚塵承濾孝渙稀椰卿同撒兩曹互福瀕臆陪欲戎恢癌懇巾皖綻簍鴦弱喊聘困扮孽巴 |
一站式步態捕捉分析系統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