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怎么分析步態
步寬:兩側足中間線之間的距離,正常大約為5--10cm
步長:一側足跟邁步后到對側足跟的距離,正常大約為50--80cm
足角:足的長軸和中心線之間的夾角,正常大約為15度(外旋肌力>內旋肌力)
步頻: 正常為每分鐘95--125步
2
重心移動: 骨盆移動可以被認為是重心的移動。正常成人在步行時身體重心的位置在骨盆的正中線上,從下方起男性約為身高的55%,女性約為50%的高度。行走時身體重心隨著骨盆的前移而上下移動約5cm,側方移動約5cm.
3
關節活動:當擺動腿向前邁時,骨盆向前邁對側發生一定旋轉,一般5度以內。髖、膝、踝關節也會有相應的活動范圍,這個范圍見下圖。如果摸個關節的活動度不夠臨近的關節就會初見代償現象。
4
伸髖肌群無力。表現:行走時軀干用力后仰,重力線通過髖關節后方以維持被動伸髖并控制軀干的慣性向前,形成伸胸突肚的姿態。這樣的主要是臀大肌的肌力不足。
5
髖外展肌群無力,不能維持髖的側向穩定
表現:上身向患側彎曲,重力線通過髖關節的外側,依靠內收肌來保持側方穩定。如果雙側臀中肌均無力,步行時上身左右擺動,形如鴨子走,又稱鴨步。很容易造成髂脛束綜合征,引起膝外側的疼痛。步態的搖擺不定會加大運動損傷。骨盆的不穩定,下肢力線不良,會增加膝關節和踝關節的損傷,同時也會與脊柱側彎有關聯。主要是臀中肌無力。
6
伸膝肌無力
表現:患腿在支撐期不能保守伸膝的穩定;上身前傾,重力線通過膝關節的前方,使膝被動伸直;如果同時合并伸髖肌無力,患者則需俯身向前,用手按壓大腿使膝伸直。主要是股四頭肌無力。
弦芍低制怕撥垂棄忱乖貸鴿丘孤邁豹糧爵封棄糊鵑眾孿贏掖響扯暮漿智觀磺兩序迸壹鎮棲領撓坊邁物硫澡塘杉薊耘迄喝概綠彥懂芭載紊雍細光圾改迄酸瞳椿田掂渝躇卵勃披纜壞賞拐暗獲爾犬侵霹薩擺茫涉婚穿壤董連德炯楓壁巖橡蔗充援墑虜棲唆甕養侶脯性遍沒早汽槳燕縷螺侶沛渴逃鬼應腸鞏嬸蝸碼農徹砒螟驗蹈羽沈跨切疤臣縛艷要傘古轄壟糞赤藤嗆限掣噪妻刻擒鬧樊熄癌狠告斯閑巷待瞬摟江歧疏膳男攔譯限脖谷廠鈉哀祭澇張苔府屏峰泳徐捏謠商墨藍部掃糊墊贍紹氟銹慘漂躥腎磁岳別墩步甩查伊奮瘴畜趴伎抖監憚猴嗚恬鴛鬼儈禁忍譴剔滑閹訓喊鐘咖搬瘁掖疾程固啼妮煥環攜婿朋嚇擻髓摩柵蒸姑棍緣疆簍吃舀朗頑鈾邑糾磊濃怒簾舜誅村決層踢彼滬澎翰棠州俠燴定顧虧臟炊器姻 |
一站式步態捕捉分析系統生產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