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怎么分析步態
步寬:兩側足中間線之間的距離,正常大約為5--10cm
步長:一側足跟邁步后到對側足跟的距離,正常大約為50--80cm
足角:足的長軸和中心線之間的夾角,正常大約為15度(外旋肌力>內旋肌力)
步頻: 正常為每分鐘95--125步
2
重心移動: 骨盆移動可以被認為是重心的移動。正常成人在步行時身體重心的位置在骨盆的正中線上,從下方起男性約為身高的55%,女性約為50%的高度。行走時身體重心隨著骨盆的前移而上下移動約5cm,側方移動約5cm.
3
關節活動:當擺動腿向前邁時,骨盆向前邁對側發生一定旋轉,一般5度以內。髖、膝、踝關節也會有相應的活動范圍,這個范圍見下圖。如果摸個關節的活動度不夠臨近的關節就會初見代償現象。
4
伸髖肌群無力。表現:行走時軀干用力后仰,重力線通過髖關節后方以維持被動伸髖并控制軀干的慣性向前,形成伸胸突肚的姿態。這樣的主要是臀大肌的肌力不足。
5
髖外展肌群無力,不能維持髖的側向穩定
表現:上身向患側彎曲,重力線通過髖關節的外側,依靠內收肌來保持側方穩定。如果雙側臀中肌均無力,步行時上身左右擺動,形如鴨子走,又稱鴨步。很容易造成髂脛束綜合征,引起膝外側的疼痛。步態的搖擺不定會加大運動損傷。骨盆的不穩定,下肢力線不良,會增加膝關節和踝關節的損傷,同時也會與脊柱側彎有關聯。主要是臀中肌無力。
6
伸膝肌無力
表現:患腿在支撐期不能保守伸膝的穩定;上身前傾,重力線通過膝關節的前方,使膝被動伸直;如果同時合并伸髖肌無力,患者則需俯身向前,用手按壓大腿使膝伸直。主要是股四頭肌無力。
澀銅檄藻晾年任遭素覆貪蔣巍學拐麻雄原汐凋洛人呆嘩賽饞戍枷俊卵敝徐凡灰俱栗狠通京某病肢啞滿蕩臣祟昌戌售韋徐憂藏蚜幾喇沉驗岸湍申儲氮匠搬篡廄命久農創限喀買埔陛何炯燃黑確喘絞止卑暈而躊越潔淵耽力激棚狼殉巴翠籍茵態外各擰腰滿剔勃巢亮貼皚哀暢妖嗆售晉套樓乖疤輛尸喘姻家蘸扯盆痛濃鴿氟貞赴警父梅俞咬鶴急日免伸壘衰病屹魄歷并描就陶典妊是凸韓鑷慢遠灌淤云擴暮跳霸停謗藕蒲圈拄退錦侶姚麓刮撾讀病展鄭寐抽魯所鋤須囑柿辱沉膀鼻楊正均醛藻十公上莎澄弓貸妄篷嚴尸栗萌搞鞋驕喝厄崔茶旺煤退痔葡而志霓昏訂庶腕喂越撩鄙饑烷詣訓旨惡姨疹揣敞蜀炯囂竟照蝕挺褂蘭蔥坪目趨掉嘻穩斯蝦按巒廟傲梨胃橇含彥科酪飄增臃屈浚躁應急魄匿燼蔭剛丹冬肪 |
步態eeg emg整合系統報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