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熱電阻的結構及技術特性
通常都由電阻體、絕緣子、保護套管和接線盒四個部分組成。除電阻體外,其余部分的結構和形狀與熱電偶的相應部分相同。
鉑電阻體是用很細的鉑絲繞在云母、石英或陶瓷支架上做成的,形狀有平板形、圓柱形及螺旋形等。常用的WZB型鉑電阻體是由直徑0.03~0.07mm的鉑絲繞在云母片制成的平板形支架上。云母片的邊緣上開有鋸齒形的缺口,鉑絲繞在齒縫內以防短路。鉑絲繞成的繞組兩面蓋以云母片絕緣。為了改善熱電阻的動態特性和增加機械強度。再在其兩側用金屬薄片制成的夾持件將它們鉚在一起。鉑絲繞組的線端與φ1銀絲引出線相焊,并穿以瓷套管加以絕緣和保護。
工業上還常用微型鉑熱電阻,它的體積小,熱慣性小,氣密性好。它的結構如圖所示,是由刻有螺紋的圓柱形玻璃棒(高溫鉑電阻使用石英支架)上繞以φ0.04~0.05已退火的鉑絲(石英支架用螺旋形鉑絲),引出線用0.5mm的鉑絲,外面套以φ4.5mm的特殊玻璃管(或石英管)作為保護套管。
從減少引出線和連接導線電阻因環境溫度變化所引起的測量誤差考慮,希望鉑電阻初始值越大越好,但
太大,將使電阻體體積增大,熱慣性也增大。同時,流過熱電阻的測量電流在熱電阻上產生的熱量也增大,從而造成附加的測量誤差。我國常用的工業鉑電阻分度號
取
,
取
。鉑熱電阻分度特性參見分度表。
銅電阻體是一個銅絲繞組(包括錳銅補償部分),它是由直徑為0.lmm的高強度漆包銅線用雙線無感繞法繞在圓柱形塑料支架上而成,如圖所示。
為了防止銅絲松散,加強機械固緊以及提高其導熱性能,整個元件經過酚醛樹脂(或環氧樹脂)的浸漬處理,而后還必須進行烘干(同時也起老化作用),烘干溫度為120℃,保持24小時,然后冷卻至常溫,再把銅絲繞組的出線端子與鍍銀銅絲制成的引出線焊牢,并穿以絕緣套管,或直接用絕緣導線與其焊接。
銅電阻的分度號有取
,
取
。分度特性見分度表。
此外,對電阻體引出線也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要求引出線對金屬熱電阻絲及連接的銅導線不會產生很大的熱電勢,且化學穩定性好。標準或規范型儀表用金或鉑作引出線。工業用熱電阻的引出線,高溫下用銀,低溫下用銅。
熱電阻的型號系采用漢語拼音字母來表示,第1字母W表示溫度,第二字母Z表示熱電阻,第三字母則分別表示熱電阻的分度號,鉑電阻為P,銅電阻為C,鎳電阻為N。
熱阻的主要技術特性
代號 | 分度號 | 0℃時電阻值 (Ω) | 0℃時電阻允許誤差 (%) | 電阻比(R100/R0) | 測量范圍(℃) | 基本誤差允許值 (℃) |
WZP | Pt10 | 10 (0~850℃) | *±0.006 B級±0.012 | 1.385±0.001 | -200~+850 | Δt=±(0.15+2×10-3t) |
Pt100 | 100 (-200~850℃) | *±0.006 B級±0.012 | Δt=±(0.3+5×10-3t) | |||
WZC | Cu50 | 50 | ±0.05 | 1.428±0.002 | -50~+150 | Δt=±(0.3+6×10-3t) |
Cu100 | 100 | ±0.1 | ||||
WZN | Ni100 | 100 | ±0.1 | 1.67±0.003 | -60~0 | Δt= (0.2+2×10-2t) |
Ni300 | 300 | ±0.3 | ||||
0~+180 | Δt=±(0.2+1×10-2t) | |||||
Ni500 | 500 | ±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