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南京億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術文章>>小龍蝦里真的有寄生蟲嗎,看完你還敢吃嗎?
小龍蝦里真的有寄生蟲嗎?
炎炎夏日,夜宵統治頂流——小龍蝦,已經成為年輕人的心頭好。近日,許多本地養殖的小龍蝦大量進入市場,小龍蝦價格進入“舒適區"。
走訪發現,許多水產售賣店已經開始沿街擺放本地龍蝦,價格低至20元一斤。店主王姐表示,5月開始就都是本地龍蝦了,周末來選購龍蝦的人會比較多。
一盤小龍蝦,配上冰鎮啤酒,是很多人的在忙碌工作一天后,夏夜里的慰藉。但也有人說:“小龍蝦里有肺吸蟲,會引起咳血、發燒等一系列癥狀"。這,你還敢吃嗎?
一、什么是肺吸蟲病?
肺吸蟲病是由并殖吸蟲感染導致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蟲病。并殖吸蟲的成蟲最早在巴西水獺肺中發現,中國人體感染最先發現的一例是在1880年于福建廈門當地人的痰中檢查到蟲卵。
二、感染方式
肺吸蟲需經3個宿主的替換才能完成發育,分別是第一中間宿主(川卷螺類)、第二中間宿主(淡水蟹和蝲蛄)和終宿主(人和多種肉食類哺乳動物)。肺吸蟲需要在前兩個宿主體內發育成囊蚴,才能感染人。所以吃螺螄不會感染肺吸蟲,而吃淡水蟹、蝲蛄才可能會感染。
肺吸蟲病流行區居民常有生吃或半生吃淡水蟹、蝲蛄的習慣,如腌蟹、醉蟹、烤蝲蛄等。這些烹調方式不能殺死其中的囊蚴,是導致感染的主要原因。此外,中間宿主死后,囊蚴脫落水中,生飲含囊蚴的水也可導致感染。
三、癥狀
人感染肺吸蟲病后,肺吸蟲在人體中移行會造成臟器的機械性損傷,因此會出現食欲減退、乏力、發熱、腹痛、腹瀉等急性期表現;后期當蟲體寄生于肺部后,開始出現如咳嗽、胸痛、咳鐵銹色痰等肺部損傷的癥狀。若蟲體移行至皮膚可出現皮膚或肌肉的皮下結節,且結節有游走性。
說了那么多,
那小龍蝦體內有肺吸蟲嗎?
人感染肺吸蟲的主要途徑是食入第二中間宿主,淡水蟹類或蝲蛄。蝲蛄學名為東北黑鰲蝦,分布在中國遼寧北部、吉林長白山、鴨綠江等水域。
我們通常吃的小龍蝦,學名是克氏原鰲蝦,與蝲蛄是不同的物種,主要分布于長江中下游及長江以南河溝等水體里,環境適應能力強,對水質要求不高,迄今尚未見其作為第二中間宿主的報告。
但有文獻或研究報道在小龍蝦體內發現了蟲卵或囊蚴。這是為什么呢?
人們食用的小龍蝦大多來自人工養殖。相比泥水溝等自然環境,人工養殖的小龍蝦相對干凈,不過養殖環境不同也會造成小龍蝦的差異。比如,水藻類較多或使用飼料養殖的水體,可能導致小龍蝦附著雜質較多。而且淡水里面有各種寄生蟲,小龍蝦可能受到水體中的肺吸蟲感染。
所以,如果傳播條件具備,不能排除吃小龍蝦感染肺吸蟲病的風險。
那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預防肺吸蟲???
食用小龍蝦應注意:
1. 烹飪前要清洗干凈。
2. 切忌不要生食,烹飪溫度要達到100℃以上并持續至少10分鐘,燒熟煮透。
3. 不吃死蝦,不吃蝦頭。
4. 注意飲食衛生,不生吃、不喝生水是預防關鍵。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化工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