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R教學模型提升急救水平
為進一步提高全市院前醫療急救從業人員專業技術水平,提升群眾院前醫療急救滿意度。嗎州市緊急醫療救援指揮中心全力開展院前醫療急救人員專業培訓工作。 CPR教學模型實現急救水平和搶救成功率雙提升。
院前急救能夠用最快的速度把有效的救護在第一時間送到傷病員身邊,使傷病員能夠得到進一步的專業治療,爭取時間來改善院后。院前急救對急救搶救成功率有著重要的意義。
日益增長的緊急醫療需求,濱州市緊急醫療救援指揮中心針對實際需求,制定了具有時效性的院前醫療急救規范化培訓方案。該方案吸收了其他地市的成功經驗,結合本市的實際情況,統一了培訓內容、方式、計劃、考核方法和績效評價等各個方面。
培訓內容積強調,理論學習與技能操作的緊密結合,旨在大程度提升培訓效能。急救培訓緊扣臨床實際,案例分析,強調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融會貫通,要求所有參訓人員都進行親身通過CPR模擬人等醫學教學模型實操,以提高學習的實效性。
此外,中心采取了精準化的培訓方法,致力于構建覆蓋醫生、護士、司機及調度人員的全流程培訓體系。針對院前醫療救治的特殊性,中心為不同崗位人員提供了定制化的業務培訓。
CPR教學模型是各大醫院規培教學的重要教學道具之一。常被應用與院前急救培訓教學實操課程中。是醫院提高醫護人員急救水平與搶救成功率的重要教學模型。
1. 按壓頻率應該在100-120次/分鐘。
2. 按壓時要注意把上半身前傾,腕、肘、肩關節伸直,在一條直線上,以髖關節為支點,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重力進行按壓。成人一般為5~6cm,嬰幼兒按壓約為4cm,兒童按壓約為5cm。
3. 給予胸部足夠的通氣,30次按壓后,立即2次人工呼吸,每次呼吸要超過1秒,看到胸廓微微起伏就可以了。
4. 避免倚靠患者胸廓,要讓胸廓充分地回彈。
5. 盡量減少按壓中的停頓。
心肺復蘇是一個需要體力的一項急救,需要操作者有足夠的力氣來做這項急救。同時,在做心肺復蘇時也不能用力蠻干。必須輕重適宜,才能在有效急救的同時不損傷到患者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