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一臺新的PCR儀,這真是件幸福的事,畢竟以后大家就不用苦苦排隊了。然而,這也不是個輕松的差事,市場上有那么多種儀器可以選擇,光是比較參數,就夠累了。況且PCR儀還是實驗室中的老黃牛,幾乎24小時運轉,買臺可靠的儀器尤為重要。一想到這兒,是不是更感覺壓力山大。在簽下訂單前,也許你該考慮以下五個方面。
終點、定量還是數字?
如今的PCR儀器主要分為三大類:標準PCR(終點PCR)、實時定量PCR(qPCR)以及數字PCR(dPCR)。前兩者大家都很熟悉,而后者是這兩年冉冉升起的新星。
標準PCR儀主要是產生大量的核酸序列供后續實驗使用,比如測序、克隆,或僅僅是為了在凝膠上看看有沒有合適的條帶。
qPCR則是實時定量靶序列,通常被用來測定生物分子的豐度,而不是生成終產物。“有了qPCR,研究人員就不再關心PCR產物發生了什么。他們的問題是:開始時有什么?突變是否存在?”羅氏的技術服務科學家Joe Donnenhoffer談道。
數字PCR也是定量的,但并非實時。反應發生在大量的微小分區中。這些分區很小,其中每個可能包含0或1個DNA分子。通過計算陽性反應的數量,研究人員能夠真正定量DNA。這比qPCR更為靈敏,也不需要標準曲線。
對于標準PCR儀和定量PCR儀之間的選擇,研究人員通常都心里有數。不過,說到qPCR和dPCR之間的選擇,研究人員就沒那么有把握了,有時也需要幫助。據Bio-Rad的營銷經理Viresh Patel介紹,這個選擇通常取決于研究人員的應用和他們想要回答的問題。“當我們聽到拷貝數分析或突變檢測時,數字PCR通常能提供一個更好的答案,更明確的答案,”Patel說。不過對于高通量應用,qPCR則更實際。
樣品形式
大多數用戶以96孔形式運行PCR反應,通常使用0.2 ml PCR管。當然也還有其他形式,適合更高的通量或不同的樣品量,如0.5 ml管。比比科技(Bibby Scientific)的Prime儀器允許不同大小的PCR管插在同一模塊上。當同一實驗室中的不同人在進行不同的PCR檢測時,這特別有用。
盡管一些PCR儀有著固定的樣品模塊,但很多都是可以互換的。在購買之前,我們應充分考慮未來的計劃。“研究人員應避免有那種‘我們一直都用這種’的心態,考慮一下96孔模塊以外的形式,”Streck的產品經理Nicole Quackenbush談道。
一些PCR儀允許樣品模塊更換成兩個或多個更小的模塊。這種模塊化的系統就好像多臺熱循環儀一樣,能提率。比比科技的雙模塊設計讓研究人員能夠在不同模塊上運行不同的循環步驟。同樣,Streck的PCR儀包含四個熱模塊,能夠獨立運行四個循環步驟。據介紹,這種設計帶來了靈活性,也明顯縮短了優化時間。
除了模塊式的PCR之外,你還有另一個選擇,那就是轉子式的PCR儀,它通過加熱周圍的空氣而控制溫度。QIAGEN儀器業務的主管Carola Schade解釋道:“轉子式的系統就像一個烤箱。這種形式能實現明顯更快的加熱和冷卻循環,以及更地達到特定溫度。”
通量
目前普遍的配置是標準的96孔模塊形式。不過,市場上也有更高的通量,比如384孔或1536孔的形式。
羅氏的Donnenhoffer鼓勵客戶考慮他們目前的通量需求,以及5-10年后可能的通量需求。羅氏的LightCycler 1536系統能夠在1小時內同時處理1536個樣品。比比科技的Prime儀器能單獨處理384個樣品,但也能連接在一起,實現更高的通量。
其他系統,比如Bio-Rad的CFX384 Touch實時定量PCR系統,也利用384孔形式,但增加了自動化轉板的優勢。據介紹,有了這個384孔的系統及自動化,你每天可運行20塊板。
一般來說,數字PCR的通量有限。Bio-Rad的QX200微滴式數字PCR系統帶有96孔。這種方法的主要優勢在于更高的靈敏度和辨別力。若是需要高通量的工作,還是考慮qPCR吧。
便攜性
一些PCR儀器是專為便攜性而設計的,讓研究人員、調查人員和軍事人員能夠在現場或者實驗室外檢測特定的遺傳材料。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儀器始終是擺在擁擠的實驗室工作臺上,這意味著體積小只是一個附加值。
據比比科技的產品經理Jim Bratherton介紹,PCR儀需要某些共同的組件來維持正常功能,比如加熱元件、電源和觸摸屏。“因此,高性能的熱循環儀具有一定的小體積。小型化始終被限制在某種程度。”
用戶體驗
簡單易用這也很關鍵,不僅有利于正常運轉,還能減少錯誤。PCR新手可能會發現如今的觸摸屏儀器使用很簡單。不過,用戶可能一時還難以適應從一個PCR品牌到另一個的轉換,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特定的界面。
“我們相信,軟件界面對儀器的使用和整體用戶體驗而言至關重要,”Schade談道,特別是對于診斷實驗室。遠程訪問也增強了用戶體驗,它讓用戶能夠調整操作并查看初步結果,而這一切都在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上進行。
Donnenhoffer認為,經驗豐富的研究人員通常關注兩個關鍵參數:速度和準確性。不過,對于新手而言,速度是次要的。“在一天結束的時候,你依賴的還是準確性,”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