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研究進展:抗萬古霉素耐藥菌候選藥物
閱讀:177 發布時間:2018-8-23進口elisa試劑盒細菌的抗生素耐藥已成為日益嚴峻的公共衛生問題,各種耐藥的“超級細菌”威脅著人類健康與生命。近年來,世界衛生組織多次發布報告指出,目前新抗生素的嚴重不足,難以面對日趨嚴峻的耐藥菌感染威脅。很多國家和機構開始采取激勵措施,鼓勵新型抗 (耐藥) 菌藥物的。糖肽類抗生素萬古霉素曾被譽為人類對付超級細菌 MRSA(Methecillin-resistant S.aureus)的“抗生素”,然而,2002 年后出現了萬古霉素中度耐藥(Vancomycin-intermediate S.aureus,VISA)和*耐藥(Vancomycin-resistantS.aureus,VRSA)的菌株。此外,在世界范圍內,萬古霉素耐藥的腸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Enterococci,VRE)對人類的威脅也日益加劇。針對國內感染病例數據的分析顯示,每年多重耐藥的 MRSA、VRSA、VRE 等耐藥菌感染人群達 1000 萬以上,新型抗耐藥菌新藥迫在眉睫。
針對萬古霉素耐藥機制,研究在萬古霉素結構基礎上通過引入疏水基團增加耐藥菌細胞膜通透性,同時引入糖結構片段促進藥物與細菌細胞壁肽聚糖前體配體的結合,顯著增強抗耐藥菌效果,MIC 降低了 2 - 3 個數量級。在成藥性方面,合理的結構修飾在體內藥代和安全性評價方面均表現出良好的優勢,疏水基團延長了藥物的半衰期、提高了 AUC,同時親水糖結構調控了體內清除率,避免了積蓄毒性。優選化合物 SM-V-61 大鼠藥代顯示其半衰期為萬古霉素的 5 倍,AUC 為萬古霉素的 15 倍。在安全性方面,SM-V-61 的肝腎細胞毒性均小于萬古霉素。大鼠急毒實驗顯示,在藥效劑量 40 倍下無明顯不良反應。目前該項目正在進行系統性臨床前評價,為臨床申報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