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抗原抗體反應的主要四特性解析
閱讀:421 發布時間:2023-10-8抗原抗體反應是指抗原與相應抗體之間所發生的特異性結合反應。這種反應既可在機體內進行,也可以在機體外進行。抗原抗體反應的過程是經過一系列的化學和物理變化,包括抗原抗體特異性結合和非特異性促凝聚兩個階段,以及由親水膠體轉為疏水膠體的變化。抗原抗體反應的特點主要有四性:即特異性、比例性、可逆性,階段性。
一、 特異性
抗原表位與抗體超變區結合的特異性,是兩者在化學結構和空間構型上呈互補關系所決定的。這一特性,是應用于臨床診斷的基礎。
但某些天然抗原具有多種抗原表位,與另一物質可能有共同抗原表位,對檢驗結果產生交叉反應。
二、 可逆性
抗原抗體是非共價結合,故不牢固,是一種動態平衡過程。抗原抗體的親合力及反應條件(如離子強度、pH等)可影響解離。
親和層析法就是利用這個原理來純化抗原或抗體。
三、 比例性
抗原抗體比例合適時,沉淀物形成快而多,稱為抗原抗體反應的等價帶;若抗原或抗體極度過剩則無沉淀形成,稱為帶現象,抗體過量時,稱為前帶,抗原過量時,稱為后帶。
四、 階段性
抗原抗體反應可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抗原與抗體特異性結合階段,此階段僅需幾秒至幾分鐘,但不出現可見反應。
第二階段:可見反應階段,此階段需要數分鐘至數小時。
反應過程受到反應條件(如溫度、pH、電解質、抗原抗體比例等)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