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蛙或蟾蜍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的制備
閱讀:400 發布時間:2018-7-17實驗原理
蛙或蟾蜍等兩棲類動物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動和生理功能與溫血動物相似,而其離體組織生活條件易于掌握,在任氏液的浸潤下,神經肌肉標本可較長時間保持生理活性,因此,在生理學實驗中常用蛙或蟾蜍坐骨神經腓腸肌離體標本來觀察神經肌肉的興奮性、興奮過程以及骨骼肌收縮特點等。
實驗設備
蛙類手術器械和藥品1套,包括:蛙板、小玻板各1塊,粗剪刀、直剪刀各1把,大鑷子、小鑷子各1把,眼科剪刀1把、探針1根、玻璃分針2根,大燒杯、小燒杯各1個,滴管1支,培養皿1個,棉線,任氏液,鋅銅叉。
實驗步驟
1. 破壞腦脊髓:取蟾蜍一只,用自來水沖洗干凈。左手握住蟾蜍,用食指壓住頭部前端使頭前俯,右手持刺蛙針從枕骨大孔向前刺入顱腔,左右攪動搗毀腦組織,然后將刺蛙針退到枕骨大孔,不拔出而是將其尖轉向后插入脊柱管中搗毀脊髓,插入椎管時,蟾蜍后肢立即失去緊張性,多數情況出現尿失禁。若腦脊髓破壞*,可見蟾蜍四肢松弛,呼吸消失。
2. 剪除上肢和內臟:在骶髂關節上0.5~1.0cm處用粗剪刀剪斷脊柱。用鑷子夾住后端脊柱,以剪刀沿脊柱兩側剪除所有內臟及頭胸部,留下后肢、骶骨、后端脊柱及緊貼于脊柱兩側的坐骨神經。
3. 剝皮:左手用鑷子或直接用手捏住脊柱斷端(注意不要壓迫神經),右手捏住斷端邊緣皮膚,向下剝去全部后肢皮膚,將標本置于盛有任氏液的培養皿中。將手和用過的器械洗凈后再進行以下步驟。
4. 分離兩腿:用玻璃分針沿脊柱兩側游離出兩條坐骨神經,并于近脊柱處各扎一細線,然后在扎線與脊柱之間剪斷神經。提著神經上的細線,將兩條坐骨神經分別置于兩條大腿上,左手持脊柱,將骶骨翹起,將下位脊柱全部剪除。捏著兩側髂骨向反方向分離,使恥骨聯合脫臼后,沿恥骨聯合正中將兩下肢剪開,將一條腿浸于任氏液中備用,另一條置于浸有任氏液的玻璃板上。
5. 游離坐骨神經和剪斷股骨:認清坐骨神經溝和腓腸肌的部位,用剪刀剪斷梨狀肌及其周圍的結締組織,左手提著神經上的細線,右手持剪刀或玻璃分針沿坐骨神經溝細心剝離,直至將坐骨神經剝離到腘窩。將游離干凈的坐骨神經放在下腿上,沿膝關節的周圍將大腿的所有肌腱剪斷,并用剪刀刮凈股骨下段附著的肌肉,在股骨上1/3處剪去上段股骨及所附的肌肉,這樣制成的稱為坐骨神經下腿標本。
6. 游離腓腸肌:在坐骨神經下腿標本的基礎上,用剪刀將跟腱的下端剪斷,在跟腱與肌肉交界處扎一條細線,左手提線,右手用剪刀游離腓腸肌,直到膝關節。后用粗剪刀在膝關節下將小腿剪去,留下的即為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做好的標本用鋅銅叉的兩極輕輕接觸坐骨神經,如腓腸肌立即收縮,表示標本的興奮性良好,然后將標本放入任氏液中,待其興奮性穩定后再進行實驗。
注意事項
1. 已剝離皮膚的組織避免接觸皮膚毒液或其他不潔物。
2. 分離神經時,一定要用玻璃分針,不能隨便用刀、剪進行操作。
3. 不能過分牽拉神經,以免造成損傷。
4. 標本制備過程中應適當地用任氏液濕潤標本。
5. 避免用手指或金屬器械接觸或夾持標本的神經肌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