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貨周期 | 現貨 | 應用領域 | 綜合 |
---|
產品簡介
詳細介紹
內毒素是革蘭氏陰性菌細胞壁的脂多糖,其毒性成分為類脂A。菌體死亡崩解后會釋放出來。細菌內毒素檢測是指判斷供試品中細菌內毒素是否符合規定。細菌內毒素檢測-第三方CMA檢測中心,中科檢測提供細菌內毒素檢測服務,具有CMA,CNAS認證資質。
細菌內毒素檢測方法:
凝膠法:凝膠法是通過鱟試劑與內毒素產生凝集反應的原理來檢測內毒素的一種方法。該方法操作簡便、經濟,不需使用專用檢測設備。
動態濁度法:動態濁度法是通過檢測鱟試劑與內毒素反應過程中的濁度變化來檢測內毒素含量的一種方法。
終點濁度法:終點濁度法是通過檢測鱟試劑與內毒素反應至終點時的濁度來檢測內毒素含量的一種方法。
動態顯色法:動態顯色法是通過檢測鱟試劑與內毒素反應過程中的顏色變化來檢測內毒素含量的一種方法。
終點顯色法:終點顯色法是通過檢測鱟試劑與內毒素反應至終點時的顏色來檢測內毒素含量的一種方法。
細菌內毒素檢測標準:
《中國藥典》四部2020年版--通則1143細菌內毒素檢查法
細菌內毒素檢測流程:
取樣:每批產品從首、中、尾箱分別抽取3件進行檢測。
制備供試液:將預熱至37±1℃的細菌內毒素檢查用水10-15ml注入待檢產品內,在受控室溫(18℃-25℃)下浸提1h,在浸提過程中輔以晃動。供試液貯存時間不超過2h。
進行細菌內毒素檢測:采用鱟試劑法進行檢測,具體操作步驟包括稀釋鱟試劑、加入待測樣品、輕輕混勻、靜置、觀察結果等。
判定結果:根據鱟試劑法的反應結果,判定待測樣品中細菌內毒素的含量是否符合規定標準。產品細菌內毒素含量應小于0.25EU/件。
提交報告:將最終的細菌內毒素檢測報告提交給甲方或相關單位,包括檢測結果、結論等。
細菌內毒素檢測-第三方CMA檢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