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祖期間智慧消防保障消防安全
春季氣溫漸漸升高,大風頻繁,正是森林火災的高發期。清明將至,人們祭祀掃墓活動頻繁,將形成野外用火高峰期,加之山林草木正值復蘇階段,山野林地多枯草殘枝,燃點極低,一旦碰到焚燒殘留物或火星,極易在風力作用下引發大面積森林火災。
據統計,我國每年因清明祭祀引起的森林火災約占全年森林火災總量的40%,大片林地面積被毀,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建議安裝智慧消防系統保障消防安全。
城市發展日新月異,但是安全問題我們一直不能忽視。并且現在傳統消防已經慢慢被拋棄,消防物聯網成為了城市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被大家所認可
智慧消防如今已經是智慧城市建設中的一項*的公共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智慧城市消防領域的具體應用。隨著科技的進步,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已經對社會產生深刻的影響,構建智慧城市已經是大勢所趨。
智慧消防伴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城市消防安全風險的不斷上升,城市高層、超高層建筑和大型建筑日益增多,建筑消防安全問題越來越突出。消防滅火救援科技需求緊迫,需要提升社會火災防控能力,實現消防工作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馂拿陀诨?,防患于未然。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如何防患火災、確保消防安全,成為當今城市治理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
“智慧消防”建設三大特征:
廣泛的透徹感知:“智慧消防”建設基礎是廣泛的信息感知網絡,要及時全面地掌握不同屬性、不同形態、不同密度的信息,以滿足對火災態勢、故障、水壓、設施等的透徹感知。
全面的互聯共享:“智慧消防”需要現場信息和后臺系統有效連接,實現信息的互聯互通,形成統一的資源體系,使消防不再成為“信息孤島”。
集中的智能計算:“智慧消防”需要對海量信息進行深挖和智能處理,為消防管理和決策提供可靠依據。
報警提醒:監控中心值班人員實行24小時全天候值班度,填寫各項事件記錄,對重點報警提供電話或短信提醒服務。中心值班人員收到火警3分鐘內仍未接收到現場值班人員動作時,通過自動語音電話與聯網單位值班人員進行電話提醒。
云存儲平臺支撐:將聯網單位數據儲存在云平臺,云存儲平臺收集了范圍內醫院、寫字樓、化工園區、政府等不同聯網單位的消防數據,能夠提供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
信息發布:監控中心云平臺可以定期的向消防管理部分、行業主管部分、行政轄區主管部分發布統計分析結果。
視頻傳輸:聯網單位發生火警后,消防互聯網設備自動啟動視頻聯動功能,將聯網單位消防中控室的視頻圖像實時上傳至遠程監控管理平臺。
查詢統計分析:消防管理部分、行業主管部門可以查詢消防互聯網單位的火警信息、消防(火災報警)設備運行狀態信息,可以按行政區域、行業性質、單位主管部門進行查詢統計;可以按建筑物屬性、聯網單位的消防(火災報警)設備運行情況進行設計查詢設計;可以按消防(火災報警)設備生產廠家、火災報警設備的消防維保單位進行查詢統計;可以按年、月、日等多種方式進行查詢統計。
消防地理信息系統:消防地理信息主要包括管轄區域地圖、聯網單位的建筑消防樓層平面圖。遠程監控管理平臺接收到火警信息后,自動在地圖上定位報警單位所在位置及報警探測器所在樓層的具體位置。
運行狀態采集:消防聯網設備自動接收聯網單位火災報警設備的開關機、探測器故障、主/備電故障、消防水泵啟動/停運等運行狀態信息,通過傳輸網絡上傳至遠程監控管理平臺,平臺自動對接收到的運行狀態信息進行統計分析。
因此每到清明時節,各地便紛紛出臺政策,采取多項舉措,嚴密排查森林隱患,嚴格管控野外火源,加強防火宣傳,然而森林防火工作仍然面臨著嚴峻挑戰。傳統的森林防火機制仍然停留在“救”,接到森林火警、群眾報火警后出動救火,對森林火災缺乏實時的監控方式,仍然依靠“人防人巡”的落后管理方式。金特萊采用“感、傳、知、用”等物聯網技術手段,綜合利用無線傳感、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專網等通信網絡,對消防設施、器材、人員等狀態進行智能化感知、識別、定位與跟蹤,實現實時、動態、互動、融合的消防信息采集、傳遞和處理。運用消防大數據的全新管理模式,通過信息處理、數據挖掘和態勢分析,為防火監督管理和滅火救援提供信息支撐,提高社會化消防監督與管理水平,增強消防滅火救援能力;實現從"補救式"向"預警式"的智慧消防管理模式的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