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科邦興業(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技術文章>>不容忽視的微生物耐藥性
隨著環境變化和抗生素的廣泛應用,微生物耐藥性已經成為性問題。病毒爆發后世衛組織也提出警告,大流行導致抗生素的使用增加,會進一步加劇細菌耐藥性。2014年的一份報告表明[1],如果微生物耐藥性得不到控制,到2050年在導致的死亡人數將超過癌癥死亡人數,達到一千萬。
微生物基因組的快速突變已成為目前耐藥性的主要分子機制,而測序技術的發展大大加速了耐藥菌序列的分析和耐藥機理的研究。一直以來,QIAGEN為研究者提供了從樣本制備到基因組數據分析的完整方案,包括基于IRT技術的MO BIO微生物樣本提取方案、QIAseq FX DNA Library Kit 一管式文庫構建方案、基于可視化操作界面的CLC Genomics Workbench數據分析軟件。接下來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CLC Genomics Workbench在微生物耐藥性分析中的應用。
廣泛耐藥性假絲酵母菌
近日,發表在The Lancet Microbe雜志的文章[2],報道了來自紐約州衛生部對四株廣泛耐藥性假絲酵母菌(Candida auris)的研究結果。研究者通過全基因組測序,然后采用CLC Genomics Workbench對基因組進行了拼接、多重比對和進化樹分析,發現這四株菌屬于一個*特異性的cluster。這四株菌在抗生素藥物靶標基因FKS1上具有兩個非同義突變,這兩個突變位點正好位于抗真菌藥物棘皮菌素結合的熱點區域。基于突變信息,研究者也為患者制定了更加合理的抗生素組合療法。
耐藥性淋球菌
廣泛存在的抗生素耐藥性淋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大大影響了淋病的治療。2018年的研究報道中[3],作者采用Nanopore長讀長測序技術,優化的CLC Genomics Workbench拼接方法對14株臨床菌株進行了拼接,然后采用CLC中的BLAST方法基于NG-STAR 數據庫進行了耐藥性位點的挖掘。通過與其他方法比較作者發現采用優化的CLC分析流程找到的耐藥性位點準確性高于其他開源軟件的結果(Incorrect calls均為0)。
CLC Genomics Workbench中完善的分析流程,除了可以進行序列的質控、比對、變異位點檢測、進化樹構建等分析之外,還整合了來自ARES-Genetics公司專有的耐藥性數據庫ARESdb,以及去冗余后的CARD、ResFinder ARG-Annot和NIH AMRFinder數據庫信息。在簡化研究者工作的同時,大大保證了結果的準確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關于CLC Genomics Workbench在微生物耐藥性分析中的應用,還請點擊閱讀全文留下您的詳細信息!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化工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