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京,2020年12月16日——“北方局地降15度,降溫范圍擴大”、“冷空氣預備!北方降溫”、“受新一股冷空氣影響北方部分地區出現明顯降溫”……大雪節氣一過,北方各地接連遭遇“斷崖式”降溫。仲冬時節,供暖季來臨,暖氣越燒越熱。不過,供暖為人們帶來溫暖的同時,卻也要面對空氣污染的爭議:一根根煙囪拔地而起,終日“吞云吐霧”的景象已經深入人心。但近幾年,隨著政府針對大氣治理的逐步深入,以及社會對清潔空氣需求的迫切。如何實現綠色供暖、清潔供暖,既還大眾一片藍天,又能將溫暖帶給千門萬戶,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長輸供熱,新時代的“綠色暢想”
在廣大的供熱領域,除傳統的供熱模式,如城內鍋爐等,往往有一個領域的“能量”容易被忽略。數據顯示,僅北方供暖區域的電廠就能夠提供多達4億kW的余熱資源,能夠覆蓋120億㎡面積的供熱需要。傳統的城鎮供熱模式不但會產生新的能源消費,城區內鍋爐房排放的氮化物、二氧化硫在冬季更易集聚,加重霧霾現象。而對電廠余熱的充分有效利用,不僅在零新增排放的情況下兼顧冬季供熱需求,還能夠緩解城市空氣質量問題。然而,遠水難解近渴,如何將遠離城市的電廠余熱資源送達城區,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
為此,長距離輸送供熱(長輸供熱)應運而生:鋪設長距離管道,并通過控制管道口徑、壓力、輸送路線、溫差范圍等方式減少長距離輸送的熱量損失。據中國城鎮供熱協會的數據顯示,長輸供熱的供熱能力相比傳統熱網或者鍋爐供熱可增加60%,和傳統鍋爐供熱相比,節能甚至能達到80%,長距離、大管徑的管網同時也降低了輸送成本及熱損失。
施耐德電氣以行業之力推動中國供熱邁入可持續未來
當下北方正值寒冬,室外氣溫已降至零下,但在河南省一片冰天雪地之間,兩條“熱龍”般的長輸供熱管道自郊外小鎮蜿蜒而起,沿快速通道而下,穿山越嶺,在中繼泵站及隔壓站的幫助下跨越22.7公里,直抵市中心,將溫暖送達城區幾十萬戶居民家中——這就是河南某發電供熱項目。在這場溫暖之旅中,中繼泵站和隔壓站扮演著在復雜惡劣的地形環境下為管道網絡提供輸送動力和控制輸水對管道壓力的重要作用——壓力太小,難以克服地形高差將熱水送至管道網末端的用戶;壓力過大,居民直接使用的供熱一次網就會面臨滲漏風險。因此,對水流進行及時、安全、穩定、可靠的控制和調配就具備相當的重要性。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化工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