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征:革蘭氏陰性菌,呈弧形或逗點狀,無芽孢,有鞭毛,運動活潑。
培養特性:兼性厭氧,對營養要求不高,在普通培養基上生長良好。生長適宜溫度為 37℃,適宜 pH 為 7.2 - 7.4。在堿性蛋白胨水(pH8.4 - 9.2)中生長迅速,可在 6 - 8 小時形成菌膜。在 TCBS 培養基上,霍亂弧菌形成黃色菌落。
生化特性:氧化酶陽性,能發酵多種糖類,如葡萄糖、蔗糖、甘露chun等,產酸不產氣。能分解尿素,靛基質試驗陽性,V - P 試驗陰性,賴氨酸脫羧酶陽性,鳥氨suan脫羧酶陽性,精氨suan雙水解酶陰性。
質量控制:主要用于食品、藥品、衛生檢驗等領域中相關檢測方法、培養基、試劑等的質量控制。例如,用于驗證霍亂弧菌檢測培養基的性能,確保其能夠支持霍亂弧菌的生長和準確鑒定;檢驗檢測試劑的準確性,保證能特異性地識別霍亂弧菌。還可用于評估消毒、滅菌效果等,以確保實驗環境和設備的無菌狀態,防止霍亂弧菌的污染和傳播。
科研教學:為科研項目提供標準菌株,用于研究霍亂弧菌的生物學特性、致病機制、耐藥性等方面。在教學實驗中,幫助學生學習微生物的培養、鑒定方法,了解霍亂弧菌的形態結構、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在公共衛生中的重要性等。
通常采用西林瓶包裝,內裝凍干粉。常見規格可能為 1 支 / 盒,具體會因產品批次和銷售形式有所不同。
應存放在 2 - 8℃的環境下,避免反復凍融,以保持菌株的活性。
復蘇:使用前先用 75% 酒精擦拭西林瓶表面進行消毒。在無菌操作環境下打開西林瓶膠塞,加入適量復蘇液,輕輕振蕩使凍干菌粉充分溶解制成菌懸液。然后用無菌滴管或移液器吸取適量菌懸液,接種到適宜的培養基平板或液體培養基中。推薦復蘇培養基可為堿性蛋白胨水或 TCBS 瓊脂培養基,接種后在 37℃培養箱中培養 18 - 24 小時,觀察菌株生長情況。
培養和傳代:購買后的菌株應在保質期內使用。復蘇后的菌種一般建議傳代 2 - 3 次后再用于實驗,以確保菌株活力和穩定性。傳代時按照無菌操作要求,將培養好的菌株轉接至新的培養基上。在 2 - 8℃下保存時,轉接頻率可每 1 - 2 周進行一次。為保證菌株遺傳穩定性,建議傳代 5 次后重新復蘇新的菌株,避免多次傳代導致菌株特性改變。同時,操作時需遵循相關生物安全規定,在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中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