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征:典型的金黃色葡萄球jun呈球形,直徑約 0.8 - 1.0μm,排列成葡萄串狀。無芽孢,無鞭毛,體外培養時一般不形成莢膜。
培養特性:需氧或兼性厭氧,最適生長溫度為 37℃,最適 pH 為 7.4 - 7.6。在普通培養基上生長良好,在血瓊zhi平板上形成的菌落為金黃色或白色,周圍有透明溶血圈2。
生化特性:能發酵甘露chun、葡萄糖、麥芽糖、蔗糖等多種糖類產酸不產氣。觸酶試驗陽性,血漿凝固酶試驗陽性,可用于與其他葡萄球菌相鑒別。
質量控制:廣泛應用于食品、藥品、化妝品等行業的微生物檢測中,對相關檢測方法、培養基、試劑等進行質量控制。例如,用于驗證培養基是否能夠支持金黃色葡萄球jun的生長,以及檢測試劑是否能準確識別該菌株。還可用于評估消毒、滅菌效果等。
科研教學:為科研項目提供標準菌株,用于研究金黃色葡萄球jun的生物學特性、致病機制、耐藥性等。在教學實驗中,幫助學生學習微生物的培養、鑒定方法,了解金黃色葡萄球jun 在公共衛生和食品安全中的重要性等。
通常采用西林瓶包裝,內裝凍干粉。常見規格可能為 1 支 / 盒等,具體會因產品批次和銷售形式有所不同。
應存放在 2 - 8℃的環境下,避免反復凍融,以保持菌株的活性。
復蘇:使用前先用 75% 酒精擦拭西林瓶表面進行消毒。在無菌操作環境下打開西林瓶膠塞,加入適量復蘇液,輕輕振蕩使凍干菌粉充分溶解制成菌懸液。然后用無菌滴管或移液器吸取適量菌懸液,接種到適宜的培養基平板或液體培養基中。推薦復蘇培養基可為營養肉湯或血瓊zhi培養基,接種后在 37℃培養箱中培養 18 - 24 小時,觀察菌株生長情況。
培養和傳代:購買后的菌株應在保質期內使用。復蘇后的菌種一般建議傳代 2 - 3 次后再用于實驗,以確保菌株活力和穩定性。傳代時按照無菌操作要求,將培養好的菌株轉接至新的培養基上。在 2 - 8℃下保存時,轉接頻率可每 1 - 2 周進行一次。為保證菌株遺傳穩定性,建議傳代 5 次后重新復蘇新的菌株,避免多次傳代導致菌株特性改變。同時,該菌株為二類生物危害程度微生物,操作時需遵循相關生物安全規定,在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中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