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利什曼原蟲抗體(Leishimaria Ab)ELISA試劑盒
僅供體外研究使用,不用于臨床診斷!
本試劑盒用于體外定量檢測血清、血漿、組織勻漿及相關液體樣本中人利什曼原蟲抗體(Leishimaria Ab)的含量。
有效期:6個月
保存條件:2-8℃
[實驗原理]
試劑盒采用間接法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往預先包被人利什曼原蟲抗體(Leishimaria Ab)捕獲抗原的包被微孔中,依次加入標本、標準品、HRP標記的檢測抗體,經過溫育并*底洗滌。用底物TMB顯色,TMB在過氧化物酶的催化下轉化成藍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轉化成最終的黃色。顏色的深淺和樣品中的人利什曼原蟲抗體(Leishimaria Ab)呈正相關。用酶標儀在450nm 波長下測定吸光度(OD 值),計算樣品濃度。
[樣本處理及要求]
1. 血清:將收集于血清分離管的全血標本在室溫放置2小時或4℃過夜,然后1000×g離心20 分鐘,取上清即可,或將上清置于-20℃或-80℃保存,但應避免反復凍融。
2. 血漿:用EDTA或肝素作為抗凝劑采集標本,并將標本在采集后的30分鐘內于2-8℃ 1000×g離心15分鐘,取上清即可檢測,或將上清置于-20℃或-80℃保存,但應避免反復凍融。
3. 組織勻漿:用預冷的PBS (0.01M, pH=7.4)沖洗組織,去除殘留血液(勻漿中裂解的紅細胞會影響測量結果),稱重后將組織*碎。將剪碎的組織與對應體積的PBS(一般按1:9的重量體積比,比如1g的組織樣品對應9mL的PBS,具體體積可根據實驗需要適當調整,并做好記錄。推薦在PBS中加入蛋白酶抑制劑)加入玻璃勻漿器中,于冰上充分研磨。為了進一步裂解組織細胞,可以對勻漿液進行超聲破碎,或反復凍融。將勻漿液于5000×g離心5~10分鐘,取上清檢測。
4. 細胞培養物上清或其它生物標本:請1000×g離心20分鐘,取上清即可檢測,或將上清置于-20℃或-80℃保存,但應避免反復凍融。
注:標本溶血會影響檢測結果,因此溶血標本不宜進行此項檢測。
[需要而未提供的試劑和器材]
1.酶標儀(450nm)
2.高精度加樣器及槍頭:0.5-10uL、2-20uL、20-200uL、200-1000uL
3.37℃恒溫箱
4.蒸餾水或去離子水
[試劑盒組成]
利什曼原蟲,一種微小的鞭毛蟲,在動質體目錐體蟲科動物中占據著特殊的地位。這種原蟲主要寄生于哺乳動物、爬行類等動物體內,給宿主帶來一系列健康問題。在醫學領域,利什曼原蟲引發的疾病統稱為利什曼病,其分布廣泛,影響深遠。
利什曼原蟲的種類繁多,其中寄生于人體的主要有三種,其中杜氏利什曼原蟲的危害尤為嚴重。這種原蟲主要寄生于人體的肝、脾、淋巴腺等細胞之內,通過其微小的鞭毛在細胞內移動并繁殖。當人體被感染后,會引發黑熱病,這是一種嚴重的疾病,患者會出現發熱、肝脾腫大、貧血等癥狀。如果不及時治療,死亡率高達90%以上,是我國五大寄生蟲病之一。
利什曼病的傳播主要依賴于特定的媒介,如白蛉子。這些吸血的小昆蟲在吸食了帶有利什曼原蟲的動物血液后,原蟲會在其體內繁殖形成細滴蟲。當白蛉子再次吸食人血時,細滴蟲就會被接種到人體內,使人感染。此外,病犬也是利什曼病的重要傳播源,因此,在疫區,消滅病狗也是預防利什曼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利什曼病在全球范圍內的分布廣泛,主要流行于非洲、亞洲、歐洲南部和南美洲等地。在我國,皮膚利什曼病最早發現于20世紀80年代,新疆和中國臺灣*病例報道,患者以青壯年為多。隨著全球化的推進和氣候變化的影響,利什曼病的傳播范圍也在不斷擴大,對全球公共衛生構成了嚴重威脅。
想了解更多產品信息,歡迎咨詢我們獲取資料。健侖生物竭誠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