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領域 | 環保,石油,能源,建材/家具,道路/軌道/船舶 |
---|
產品簡介
詳細介紹
紫外可見近紅外分光光度計基本操作
基本操作
1.光度測量
1.1 光度測量簡介
“光度測量”是指在您的波長處讀取數據測量數據。也就是我們常說定點讀數。在
本系統中,您可以多個波長點進行光度測量,并且還可以對測量數據進行簡單的數學計
算。具體的設置方法見下節。
1.2 光度測量參數設置
激活光度測量窗口,選擇【測量】菜單下的【參數設置】子菜單。即可打開光度測量設
置窗口。窗口中共有二個選項卡,您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進行設置。
圖 3-1 光度測量參數設置窗口(測量選項卡)
測量選項卡
? 測量波長
在測量選項卡中,您可以在【波長】編輯框中輸入需要測量的波長點,然后點擊【添加】
按鈕,即可在下面的波長點列表中添加一個測量波長點,測量波長點多可設置 20 個,
少需要設置一個。如果需要刪除波長點或清除波長類表,可點擊【刪除】按鈕和【清除】按
鈕。
重復測量
光度測量允許您對測量重復次數進行選擇。如果您不希望重復測量,可選擇【重復測量】
中的【無】。
如果需要手動重復測量,可選擇【手動】,然后在【重復次數】編輯框中輸入需要重復
的次數。【自動重復】的功能與手動重復類似,都是進行重復測量,但自動重復可自動完成
多次重復測量,無須每次都去按測量鍵。
自動測量需要一個測量【時間間隔】,也就是每次測量之間所停頓的時間。此時間
可以是零,也就是不停頓的連續測量。如果您選擇了自動重復測量,儀器將跟據設備設置的
樣品池進行自動重復測量。如果您所設置的樣品池是固定樣品池,則僅測試當前的樣品池。
如設置的多聯樣品池,則自動測量多聯樣品池中的每一個樣品池。歸根結底,重復測量的目
的其實主要是進行平均值的計算,因此,您可以選擇【計算平均值】將平均值計算功能打開。
這樣,在每次重復測量結束后,系統會自動計算平均值并顯示在測量表格中。
? 光度模式
光度模式是指儀器當前運行的模式,可供選擇的光度模式有: T%(透過率模式)、R%
(參比光透過率-積分球附件)。單位:%(結果以%輸出),Abs(結果以吸光度模式
輸出)。
?啟始編號
設置樣品編號中的啟始數字。可輸入任意數字。
儀器選項卡
儀器選項卡的內容與儀器性能窗口的內容**。
1.3 自動校零
點擊” ”開始光度測量時,如果自動校零的文件不存在或當前測量的波長校正參數不存
在時,會提示重新進行自動校零.
點擊” ”按鈕,啟動校零的操作.
將設備自帶的黑色擋塊插入到測試位,再點擊”OK”.開始暗電流校正.
暗電流校正完成后.提示插入樣品進行基線校正.
注意:這里所說的樣品指標準參比樣品.如不是以標準樣口作為參考,而是以空氣作為參比.此
處樣品為空氣.即保持測試樣處為空.
完成以上步驟后,可以開始光度測量.
1.4 光度測量
光度測量的測量過程非常簡單,只需要點擊“ ”按鈕即可完成一次測量。測量結
果將被顯示在測量表格中。如果您想刪除某個測量結果,可直接在當前測試界面上點擊右鍵,
選擇“關閉”,當前測試將被關閉且結果不被保存。
圖 3-7 光度測量結果
1.5 結果保存
對于測量結果,可以保存為文件。當您完成了分析測量后,可選擇【文件】菜單下的【保
存】子菜單,系統會彈出保存文件窗口。輸入您需要保存的文件名,點擊【保
存】按鈕,即可將文件保存到的位置。
2.光譜掃描
2.1 光譜掃描簡介
光譜掃描是指按照一定的波長間隔,對某個波段范圍進行掃描。在掃描過程中,波長每
變化一次,就讀取一次測量數據,并將測量數據以二維圖形的方式進行顯示,從而進行進一
步的分析與研究。光譜掃描大多用在對樣品的定性分析上,由于其直觀的圖形顯示方式,使
操作者對樣品的性狀一目了然,因此,是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一項重要功能。
2.2 光譜掃描參數設置
如果您需要進行光譜掃描,那么,首先需要對掃描參數進行設置。激活光譜掃描窗口,
選擇【測量】菜單下的【參數設置】子菜單,即可打開設置窗口。
窗口中共有二個選項卡,分別是:【測量】、【儀器】。其中,測量選項卡中的內容是設置
掃描參數的主要內容,另外的選項卡的內容與儀器性能和附件設置窗口中的內容*相同,
下面著重介紹光譜掃描參數的設置方法。
光譜掃描光度方式
設置光譜掃描的【光度模式】。光度模式是指儀器當前運行的模式,可供選擇的光度模
式有: T(透過率模式)、R(反射率-積分球或鏡面反射附件),Er(氘燈能量模式-
樣品光)、Es(鎢燈能量模式-樣品光)。如果您選擇了能量方式(Er、Es),還可以點擊【能
量】按鈕對能量參數進行設置。
顯示范圍
設置光譜掃描圖形中縱坐標的范圍。您可以在【大】和【小】編輯框中輸入相應的
數值。
掃描參數
設置掃描的波長范圍、間隔、速度等參數。【起點】和【終點】構成了掃描范圍。【速度】
表示掃描速度。掃描速度越快,數據的質量相對越不好;掃描速度慢,數據的質量相對越好。
【間隔】表示掃描的波長間隔。也就是間隔多少納米采一次樣。可選的掃描間隔有:0.1、
0.2、0.5、1.0、2.0、5.0nm 和 10.0nm。
掃描方式
掃描方式是設置光譜掃描的重復掃描方式。【單次掃描】表示只進行一次掃描,不重復。
【重復掃描】表示可進行多次重復掃描。如果您選擇了重復掃描,則需要設置掃描的【時間
間隔】和【重復次數】。
2.3 基線校正
在開始光譜掃描之前,應先對測量范圍內的波長作基線掃描.以保證數據的準確度.移除測試
位與參比位的樣品,點擊 ,開始范圍波長的基線校正.如暗基線文件不存在或
丟失,需要重新進行暗基線實驗.
在測試樣處放置設備自帶的黑色檔塊,點擊” ”開始暗電流校正.
暗電流校正完成后,移除測試樣處的黑色檔塊.點擊” ”開始基線校正.
完成基線校正后,可以開始光譜掃描實驗.
2.4 光譜掃描
選擇【測量】菜單下的【開始】子菜單,或點擊“ ”按鈕,即可開始光譜掃描。
在掃描過程中,系統會將掃描的數據和波長以圖形的方式動態繪制在光譜掃描窗口中,另外,
還會將數據顯示在工具欄中。如果您要終止掃描,可點擊“停止”按鈕或按 ESC 鍵。
2.5 保存和打開光譜文件
如果您想保存掃描光譜,可選擇【文件】菜單下的【保存】子菜單,在彈出的保存窗口
中輸入要保存的文件名,然后點擊【確定】按鈕即可。
當您要瀏覽保存過的光譜文件時,可選擇【文件】菜單下的【打開】子菜單,此時系統將彈
出打開光譜文件窗口。
紫外可見近紅外分光光度計基本操作基本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