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類品牌分類
-
智能顆粒物采樣器 COD在線自動分析儀 超標留樣水質采樣器 油煙檢測儀 低濃度恒溫恒濕稱重系統 COD在線檢測儀 綜合流量校準儀 恒溫恒濕稱量系統 煙氣采樣器 激光可吸入粉塵測試儀 綜合大氣采樣器 氟化物采樣器 煙塵煙氣測試儀 水質采樣器 紫外煙氣分析儀 離子色譜儀 紅外測溫儀 分光光度計 綜合取樣管 便攜式化學毒劑檢測儀 土壤測定儀 酒精檢測儀 振動檢測儀測振儀 噪聲頻譜分析儀聲級計 氣相色譜儀 全自動菌落計數器 TOC分析儀總有機碳 林格曼黑度儀 揚塵在線監測系統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人體測溫儀 水質在線監測 微波漏能檢測儀 場強儀 輻射儀 粒子計數器 在線自動分析儀 粉塵測試儀 水質檢測儀
COD高了的影響?所謂化學需氧量(COD)詳解
1、COD高了的影響?所謂化學需氧量(COD)詳解
COD很高時,就會增加處理工藝的負荷,對于工藝要求也相應的增加,同時出水很難保證,(以上是在有處理裝置的前提下),如果沒有處理裝置的直接排放進入自然水體的情況,你應該聽說過小的造紙等企業的偷排行為,就會造成自然水體水質的惡化,原因在于,水體自凈需要把這些有機物給降解,COD的降解肯定需要耗氧,而水體中的復氧能力不可能滿足要求,水中DO就會直接降為0,成為厭氧狀態,在厭氧狀態也要繼續分解(微生物的厭氧處理),水體就會發黑、發臭(厭氧微生物是看起來很黑,有硫化氫氣體生成)。說到底危害就是進入自然水體,破壞水體平衡,造成除微生物外幾乎所有生物的死亡,進一步影響周邊環境。
2、所謂化學需氧量(COD)
是在一定的條件下,采用一定的強氧化劑處理水樣時,所消耗的氧化劑量。它是表示水中還原性物質多少的一個指標。水中的還原性物質有各種有機物、亞硝酸鹽、硫化物、亞鐵鹽等。但主要的是有機物。因此,化學需氧量(COD)又往往作為衡量水中有機物質含量多少的指標。化學需氧量越大,說明水體受有機物的污染越嚴重。 化學需氧量(COD)的測定,隨著測定水樣中還原性物質以及測定方法的不同,其測定值也有不同。目前應用普遍的是酸性高錳酸鉀氧化法與重鉻酸鉀氧化法。高錳酸鉀(KmnO4)法,氧化率較低,但比較簡便,在測定水樣中有機物含量的相對比較值時,可以采用。重鉻酸鉀(K2Cr2O7)法,氧化率高,再現性好,適用于測定水樣中有機物的總量。有機物對工業水系統的危害很大。含有大量的有機物的水在通過除鹽系統時會污染離子交換樹脂,特別容易污染陰離子交換樹脂,使樹脂交換能力降低。有機物在經過預處理時(混凝、澄清和過濾),約可減少50%,但在除鹽系統中無法除去,故常通過補給水帶入鍋爐,使爐水pH值降低。有時有機物還可能帶入蒸汽系統和凝結水中,使pH降低,造成系統腐蝕。在循環水系統中有機物含量高會促進微生物繁殖。因此,不管對除鹽、爐水或循環水系統,COD都是越低越好,但并沒有統一的限制指標。在循環冷卻水系統中COD(DmnO4法)>5mg/L時,水質已開始變差。
3、循環水中加殺菌劑會影響cod嗎?
一、殺菌劑是氧化劑,COD具有還原性,所以會有影響;二、殺菌劑含有氯離子,在測定COD時,有很強的干擾,會使COD測定數值偏高。所以進行COD檢測時 ,需要加入硫酸汞進行消除內部引入的氯離子。
4、工業循環水常見的4大問題+22種具體解決方案,節水節能就靠它們!
環水水質常會發生一系列變化,對生產造成危害,如:腐蝕、結垢、菌藻、粘泥等。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則無法進行安全生產,造成巨大的工業損失。
1.銹垢:碳鋼設備主要成分是鐵,鐵容易生銹,除了由于它的化學性質活潑以外,同時與外界條件也有很大關系。水分是使鐵容易生銹的物質之一。然而,光有水也不會使鐵生銹,只有當空氣中的氧氣溶解在水里時,氧在有水的環境中與鐵反應,才會生成一種叫氧化鐵的東西,這就是鐵銹。鐵銹是一種棕紅色的物質,它不像鐵那么堅硬,很容易脫落,一塊鐵*生銹后,體積可脹大8倍。如果鐵銹不除去,這海綿狀的鐵銹特別容易吸收水分,鐵也就銹蝕得更快。
2.水垢:由于循環冷卻水在冷卻過程中不斷地蒸發,使水中含鹽濃度不斷增高,超過某些鹽類的溶解度而沉淀附著在系統管壁上形成水垢。常見的有碳酸鈣、磷酸鈣、硅酸鎂等垢。水垢的產生大大的降低了傳熱效率,0.5毫米的垢厚就使傳熱系數降低17.9%。
3.泥垢:污垢主要由水中的有機物、微生物菌落和分泌物、泥沙、粉塵等構成,垢的質地松軟,不僅降低傳熱效率而且還引起垢下腐蝕。
4.腐蝕:循環冷卻水對換熱設備的腐蝕,主要是電化學腐蝕,產生的原因有設備制造缺陷、水中充足的氧氣、水中腐蝕性離子(Cl-、Fe3+、Cu2+)以及微生物分泌的黏液所生成的污垢等因素,腐蝕的后果十分嚴重,不加控制極短的時間就能使設備報廢。
水垢
由于循環水在冷卻過程中不斷地蒸發,使水中含鹽濃度不斷增高,超過某些鹽類的溶解度而沉淀。
常見的有碳酸鈣、磷酸鈣、硅酸鎂等垢。
碳酸鈣
碳酸鈣是工業循環冷卻水中常見的水垢,主要是Ca(HCO3)2在循環冷卻水的運行中受熱分解成CO2和CaCO3。
磷酸鈣
為了抑制系統材質的腐蝕,常常要加入聚磷酸鹽來作為緩蝕劑,當水溫升高時,聚磷酸鹽會分解為正磷酸鹽。
硅酸鎂
水中的SiO2量過高,加上水的硬度較高,生成非常難處理的硅酸鈣(鎂)硬垢。
水垢的質地比較致密,大大的降低了傳熱效率,0.6毫米的垢厚就使傳熱系數降低了20%。
污垢
污垢主要由水中的有機物、微生物菌落和分泌物、泥沙、粉塵等構成。
垢的質地松軟,阻隔傳熱、阻隔水流、引起垢下腐蝕,縮短設備使用壽命。
電化學腐蝕
循環水對換熱設備的腐蝕,主要是電化腐蝕。
產生原因有設備制造缺陷、水中充足的氧氣、水中腐蝕性離子(Cl-、Fe2+、Cu2+)以及微生物分泌的黏液所生成的污垢等因素。
如果不加控制,極短的時間便使換熱器、輸水管路設備報廢。
微生物粘泥
循環水中溶有充足的氧氣、合適的溫度及富養條件,很適合微生物的生長繁殖。
如不及時控制將迅速導致水質惡化、發臭、變黑。
冷卻塔大量黏垢沉積甚至堵塞,冷卻散熱效果大幅下降,設備腐蝕加劇。
水垢的控制方法
從冷卻水中去除成垢鈣離子
從水中除去Ca2+,使水軟化,則碳酸鈣就無法結晶析出,也就形不成水垢,主要兩種方法。
① 離子交換樹脂法
離子交換樹脂法就是讓水通過離子交換樹脂,將Ca2+、Mg2+從水中置換出來并結合在樹 脂上。
用離子交換法軟化補充水,成本較高。因此只有補充水量小的循環冷卻水系統采用。
② 石灰軟化法
補充水未進入循環冷卻水系統前,在預處理時就投加適當的石灰,讓水中的碳酸氫鈣與石灰在澄清池中預先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析出,從而除去水中的Ca2+。
預處理工藝流程
加酸或通CO2氣體,降低PH,穩定重碳酸鹽
通常是加硫酸,加酸法目前仍有使用,由于硫酸加入后,循環水PH會下降,如不注意控制,而加酸過多,則會加速設備的腐蝕。
通CO2氣體同樣應注意控制好PH值,否則CO2溢出,CaCO3在塔內結晶,堵塞填料,形成鈣垢轉移現象。
該方法在某些化肥廠、化工廠及電廠等有CO2氣體源的企業仍有推廣使用的價值。
投加阻垢劑
投加阻垢劑在循環水中投加阻垢劑,破壞CaCO3的結晶增長過程,以達到控制水垢形成的目的。
目前常用的阻垢劑有聚磷酸鹽、有機多元膦酸、有機磷酸脂、聚丙烯酸鹽等,這也是目前應用廣的控制水垢的方法。
污垢的控制方法
降低補充水濁度
循環水系統的補充水,其濁度愈低,帶入系統中可形成污垢的雜質就愈少。
干凈的循環水不易形成污垢,當補充水濁度低于5mg/L以下,如城鎮自來水、井水等,可以不作預處理直接進入系統。
當補充水濁度高時,必須進行預處理,使其濁度降低。
預處理技術:混凝技術、澄清技術、過濾技術、軟化技術等。
做好循環冷卻水水質處理
冷卻水在循環使用過程中,如不進行水質處理,必然會產生水垢或對設備腐蝕,生成腐蝕產物。
同時必然會有大量菌藻滋生,從而形成污垢。
某公司水質控制指標:
投加分散劑
在進行阻垢、防腐和殺生水質處理時,投加一定量的分散劑,也是控制污垢的好方法。
分散劑將粘合在一起的泥團雜質等分散成微粒使之懸浮于水中,隨著水流流動而不沉積在傳熱表面上,從而減少污垢對傳熱的影響。
做好旁濾處理
一般細菌形成的粘泥以及被殺死細菌尸體、剝離下來的生物粘泥有70%以上是通過旁濾器排出循環水系統之外。
一般大于1000t/h的循環水系統設計要求旁濾量不低于循環量的5%。
對于存在化學泄漏的循環水系統一般旁漏量在7%以上為宜。并定時、定人反洗,及做好旁濾器維護工作。
保障循環水壓力及流速
在循環水設計規范中要求循環水冷卻水側流速管程水流速大于 12 0.9米/秒,殼程大于0.3米/秒,熱負荷強度小于5×104千卡/米2·小時。
對于有氨、油、硫化物,有機化學品泄漏的系統,水流速度應增加20%~50%。
金屬腐蝕的控制方法
添加緩蝕劑
緩蝕劑是一種用于抑制金屬腐蝕的添加劑,它用量少,不會改變腐蝕介質的性質,不需特殊投加設備,也不需對設備表面進行處理。
因此,使用緩蝕劑是一種經濟效益較高且適應性較強的金屬防護措施。
為了減輕環境富營養化的壓力,目前更趨向于使用后面幾種有機膦酸鹽和低磷緩蝕劑。
提高循環水的PH
提高循環水的PH值,使金屬表面生成氧化性保護膜的傾向增大,易于鈍化,從而有利于控制設備腐蝕。
敞開式循環冷卻水系統通常冷卻塔內的曝氣提高PH值,當水中和CO2和空氣中的CO2達到平衡時,水的PH為8.5左右。
目前常添加堿性冷卻水復合緩蝕劑,例如:聚磷酸鹽-鋅鹽-膦酸鹽-分散劑、聚磷酸鹽-正磷酸鹽-膦酸鹽-三元共聚物、有機多元膦酸-聚合物分散劑-唑類、多元醇磷酸酯-丙烯酸系聚合物、HEDP-PMA等。
復合緩蝕劑可發揮出除垢和防腐的綜合作用,這是緩蝕劑的發展趨勢。
選用耐蝕材料
選用聚丙烯設備或石墨改性聚丙烯設備。
用防腐涂料涂覆
通過防腐涂料的屏蔽、緩蝕、陰極保護及PH緩沖作用來保護設備不受腐蝕。
微生物的控制方法
選用耐蝕材料
金屬材料耐微生物腐蝕的性能大致可以排列如下:
鈦>不銹鋼>黃銅>純銅>硬鋁>碳鋼
控制水質
控制水質主要是控制冷卻水中氮含量、硫含量、pH值、懸浮物等微生物的養料。
油類是微生物的養料,應盡可能防止它泄漏入冷卻水系統。
化工廠中進入冷卻水系統的氨能引起硝化細菌的繁殖并降低氯的殺生能力,應加以控制,一般不應高于5ppm。
采用殺生涂料
采用防腐涂料保護設備時,涂料中添加能抑制微生物生長的殺生劑,如:偏硼酸鋇、氧化亞銅、氧化鋅、三丁基氧化錫等。
將防腐涂料刷在設備內壁上、可以控制藻類生長,且可以抑制異養菌的生長。
陰極保護
冷卻水系統中存在硫酸鹽還原菌時,碳鋼的陰極保護電位一般為-0.95V(相對于Cu/CuSO4電極)。這一電位可使碳鋼處于熱力學的穩定狀態,從而防止碳鋼被腐蝕。
清洗
進行物理清洗或化學清洗可把微生物生長所需的養料、基地、庇護所及生物本身從冷卻水系統中的設備表面上除去,并被排出。
清洗對于一個被微生物嚴重污染的冷卻水系統來說,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措施。
防止陽光照射
藻類生長和繁殖需要陽光,冷卻水系統應避免陽光照射。
水池上面應加蓋,冷卻塔的進風口可加裝百頁窗。
旁流過濾
在循環冷卻水系統中,設計安裝用砂子或無煙煤等為濾池過濾冷卻水是一種控制微生物生長的有效措施。
通過旁流過濾,可以在不影響冷卻水系統正常運行的情況下除去水中大部分微生物。
混凝沉淀
在補充水的前處理或循環冷卻水的旁流處理過程中,常使用鋁鹽、鐵鹽等混凝劑或高分 子絮凝劑(例如聚丙烯酰胺)。
這些藥劑能在絮凝沉淀過程中將水中的各種微生物隨生成的絮凝體一起沉淀下來,從而把它們除去。
用這種方法除去的微生物可占水體中微生物的80%左右。
噬菌體法
噬菌體是一種能夠吃掉細菌的微生物。
噬菌體與動物病毒、植物病毒不同,它們只對細菌的細胞發生作用,故是一種很小的但非常有用的病毒。
噬菌體靠寄生在叫做“宿主”的細菌里進行繁殖。繁殖的結果是將“宿主”吃掉,這個過程叫做溶菌作用。
該法對于防止電站的海水冷卻水系統及造紙廠的工業水系統中粘泥的形成,十分有效。
添加殺生劑
控制冷卻水系統中微生物生長有效和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向冷卻水系統中添加殺生劑。
一個良好的微生物控制方案往往是將幾種方法聯合使用。例如,先將冷卻水系統進行剝離和清洗,再投加殺生劑的方案要比只添加殺生劑的方案要有效得多。
工業循環水處理系統
工業循環水處理是一項非常成熟的技術,主要通過人工或自動加藥的方式完成。
由于工業循環水處理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必須定期對水質進行分析,調整水處理藥量及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