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徐吉電氣有限公司
主營產品: 地埋電纜管線探測儀,智能電纜管線探測儀,智能管線探測儀,智能地下管線探測儀 |
聯系電話
上海徐吉電氣有限公司
主營產品: 地埋電纜管線探測儀,智能電纜管線探測儀,智能管線探測儀,智能地下管線探測儀 |
聯系電話
2017-5-9 閱讀(1570)
1、地下管線探測技術簡介
地下管線探測技術已應用多年。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人們為了尋找戰爭的地雷和其他未爆炸物而試圖將物探技術應用于實際,但當時只有一些常規物探方法,由于分辨率低、抗干擾能力差,效果不大。進入20世紀80年代末,研制者們采用新型磁敏元件、新型濾波技術、天線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使這類儀器的信噪比、精度和分辨率大大提高,且更加輕便和易于操作,實現了高精度、高分辨率。又由于計算機軟件技術的開發,使得探測數據能夠通過計算機進行處理,從而形成了一項適用技術。
1.1、地下管線探查 地下管線探查是指應用地球物理勘探的方法對地下管線進行定位、定走向、定埋深。它的原理是:地下管線的存在會改變天然的或人為產生的地球物理場的分布,即產生異常。研究這些異常的形態、分布、形狀可獲得地下管線位置的有關資料。常用的地下管線探測方法有兩種:
(1)充電法。對地下管線施加直流電,在地面上觀察電磁場的異常,以確定地下管線所在的位置,這種方法的特點是儀器輕便、方法簡單、定位精度高,在地下管線密集的區域有較好的分辨率,但使用條件必須有可供充電的出露點,在地層電阻串低時效果差。
(2)電磁感應法。是觀察地下管線在一次電磁場作用下,利用發射線圈產生的電磁場對金屬管線感應所產生的二次電磁場的變化規律以確定地下管線的位置,這種方法的特點是不需出露點,在地下管線比較少的情況下效果好。 為克服這些缺點,國外已研制出具有儀器輸出阻抗與被測管線阻抗自動區分信號的探測儀,可zui大限度地避免被測管線的電磁信號受周圍環境的干擾。可見,地下管線探測技術理論、儀器裝備、電算解釋應屬物探理論及技術范疇,但又不同于常規的工程物探;應用領域應屬于工程測量,又與常規的工程測量不一樣,它是運用物探的原理對地下隱蔽體進行準確測量的技術。
1.2、地下管線測量 地下管線測量是指對管線點的地面標志進行平面位置和高程連測;計算管線點的坐標和高程、測定地下管線有關的地面附屬設施和測量地下管線的帶狀地形圖,編制成果表。
2、地下管線測量一般包括以下內容:控制測量,已有地下管線測量,地下管線定線與竣工測量,測量成果的檢查驗收。控制測量應在城市的等級控制網基礎上布設,其方法為現有的成熟的測量方法均可采用。如電磁波導線,靜態、快速靜態和動態GPS測量。管線點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測量可采用GPS測量、導線串聯法或極坐標法等。
2.1、地下管線信息系統
地下管線信息系統是地下管線探測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是采用各種技術和手段,探明查清地下管線的空間位置、基本特征和屬性,以電子數據形式存儲在計算機能處理的介質上,實現信息的計算機管理。地下管線信息管理系統功能實用、信息規范、運行穩定,信息現勢性好,技術精良。
地下管線信息系統應具備下列功能:
(1)地形圖庫管理功能;
(2)管線數據輸入與編輯功能;
(3)管線數據檢查功能;
(4)管線信息查詢、統計功能;
(5)管線信息分析功能;
(6)管線維護更新功能;
(7)輸出功能。
3、地下管線探測作業程序
3.1、地下管線探測應遵循的原則 探測地下管線應遵循以下原則:從已知到未知;從簡單到復雜;方法有效、快捷、方便。
3.2、地下管線探測的基本程序 任何工作都要有規章、程序和實施步驟,以便于科學化管理和確保工作質量。地下管線探測的基本程序包括:接受任務,收集資料,現場踏勘,儀器檢驗和方法試驗,編寫技術設計書,實地調查,儀器探查,建立測量控制,地下管線點測量與數據處理,地下管線圖編繪,編寫技術總結和成果驗收。
4、對一個測區進行地下管線作業時首先是現場踏勘,了解現場情況,并盡可能收集已有的地下管線資料和控制資料。進行現場方法試驗,選擇合適的探測儀器和探測方法。 地下管線探測作業進場后,首先是對現場內地下管線明顯管線點進行調查和必要的勘測,并結合收集的地下管線資料在工作圖上繪制草圖,有條件時應詢問知情人。
根據工作草圖,遵循地下管線探測原則對隱蔽管線進行探測,探測時應注意管線點的設置,起點、轉折點、變坡點、變徑點、多通點、終點應設置管線點,管線點的設置過少不能真實反映地下管線的走向,過多會浪費工時。應根據實地情況,該設點的地方必須設點,不該設點的地方盡量少設。隱蔽管線探測完以后,應將探測的管線點繪制到工作草圖上,并對測區內的所有管線進行系統編號,一般管線點編號由管線屬性代碼、管線線號、管線點序號組成。如T0305表示天然氣管線的第3條線第5個點。在一個地下管線探測工程中不能有重復的管線點編號。
根據測區的已有控制情況,布設控制點。地下管線點測量有手工記錄計算法,電子手簿法,現在電子記錄計算已基本取代原來的手工作業,在使用電子手簿記錄時應多進行檢校,避免系統誤差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