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掌握健康“主動權”,從HRA健康檢測設備開始
十八屆五中全會作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決策部署,到黨的會議“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并納入國家整體戰略層面統籌謀劃部署,再到如今的盛會,再次提到“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健康"一直是國家聚焦關注的民生領域關鍵詞之一。
黨的報告關鍵詞——“健康"
黨的報告多次提及人民健康、醫療、衛生、生物醫藥等關鍵詞。
黨的二報告指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建立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健全公共衛生體系,加強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和應急能力建設,有效遏制重大傳染性疾病傳播。"
黨的二報告指出:“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們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開展抗擊疫情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積極成果。"
黨的二報告指出: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病有所醫等方面建成世界上大規模的醫療衛生體系。十年來,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生物醫藥等領域取得重大成果,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代表暢談“醫療健康"
代表們也紛紛建言獻策,暢談醫療衛生、健康事業、養老產業發展的真知灼見。
黨的代表、中國醫學院長王辰院士提到:老百姓身體健康、精神愉悅,社會適應良好的美好愿景。全社會從觀念上、行動上將醫學健康事業作為“主流、核心"發展,充分支持健康事業、營造良好生態。“科技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推動更多研究資源融入醫學研究,是促進醫療優質化、破解我國優質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滿足老百姓對優質醫療資源迫切需求的有效手段。"
黨的代表、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張伯禮說,黨的以來,我國建成了世界上大規模的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并在病有所醫、老有所養等多個民生領域持續發力。從全周期健康服務到中國特色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從中西醫并重到人口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為守護人民生命健康給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中國方案。人工智能、遠程醫療、大數據這些新技術的應用,也將持續為中醫藥事業的傳承創新發展注入新活力,讓中醫藥更好地服務百姓。
黨的代表、上海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章雄提到:“健康是幸福生活重要的指標,也是現代化明顯的特征之一。"人民健康至上、健康優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重要特征,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標志。
為人民幸福謀劃健康布局,衛生健康領域現代化將是現在以及未來一段時期,醫療健康事業從業者共同努力的方向。
從報告中可以窺見,與健康養老、慢病預防、中醫藥傳承創新、疫情防控等關鍵領域相關的產業發展紅利將進一步釋放,在新市場、新領域,功能醫學檢測干預的新理念、新技術,也致力于為傳統醫學的傳承創新發展注入原動力,讓國人得到更好的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