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土壤修復行業發展報告2016(簡版)
2015 年10 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將美麗中國寫入五年規劃,顯示出國家層面對于生態環境的重視。美麗中國首度寫入五年規劃,十三五環保產業值得期待。更有分析稱,環保行業將保持十年以上的高景氣度。環保行業細分領域存在多個投資機會,其中之一便是已逐漸進入產業化正軌的土壤修復行業。
土壤修復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復正常功能的技術措施。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上許多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均制定并開展了污染土壤治理與修復計劃,形成了新興的土壤修復行業。而我國土地已修復場地數明顯低于發達國家,從發達國家的整體經驗看,未來隨著土壤污染問題不斷突出,中國將經歷從修復技術、治理模式以及立法規范化的過程,并逐漸形成完整的市場機制。
一、土壤修復需求迫切
2004 年《典型區域土壤環境質量狀況探查研究》數據顯示,珠三角該地區近40%的農田土壤重金屬超標,其中10%嚴重超標;2014年《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顯示,全國土壤總超標率達16.1%,其中輕微、輕度、中度和重度污染點位比例分別為11.2%、2.3%、1.5%和1.1%;2015年《土地整治藍皮書:中國土地整治發展研究報告No.2》顯示,我國現有耕地中,有相當數量耕地受到中度、重度污染,土壤點位超標率接近20%,大多不宜耕種。
土壤污染從地區分布來看,以經濟發達的中部和東部zui為嚴重。從經濟大省廣東來看,清潔土壤只占到了11%,重度污染土壤占比卻高達12%。土壤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啟動土壤修復計劃迫在眉睫。
二、土壤修復政策環境分析
近年來,我國逐步加強土壤保護方面的標準、法規等制度建設。行業相關立法、標準、監管等制度日漸完善,土壤治理路徑和時間表逐步明朗。
國家對于土壤污染問題高度重視,并多次投入專項資金用以治理。2014年,環保部通過《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審議,計劃包括建設6個土壤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示范區,預計單個示范區的財政投入在10億至15億元之間;2015年,*為支持30個地方重點區域重金屬治理和37個重金屬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示范工程,下達了重金屬專項資金36億元;2015年9月28日,福建出臺《福建省土壤污染防治辦法》;2016年2月1日,《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通過表決,將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此外,2016年1月11日,在2016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環保部部長陳吉寧表示,2016年要全面實施《土十條》,繼續組織實施污染土壤治理與修復試點項目,建立規范的污染場地聯合監管機制。目前“土十條”文本內容已基本成熟,即將由*發布實施。據悉,“土十條”相關編制單位建議提取10%土地出讓收益,用于土壤污染治理。據測算,到2020年,預計可籌措到1.1萬億-1.4萬億元的資金,能夠有效解決土壤污染防治投入資金嚴重不足的困境。
三、土壤修復市場發展分析
中國土壤修復市場尚處于起步階段,據統計,我國約43.75%土壤修復項目規模較小,集中在5000萬以下。2億以上相對大規模項目比例僅占18.75%。與美國和歐洲分別已修復30283 處和80700處污染場地項目相比,我國已修復的場地數不超過200個,土壤修復市場尚處萌芽階段,但發展態勢良好。
市場規模與從業企業數量雙增。2015年全國土壤修復合同簽約額達到21.28億元,比2014年的12.74億元增長67%。全國從事土壤修復業務的企業數量增長至900家以上,在2014年約500家企業的基礎上翻了將近一番。2015年全國土壤修復工程項目超過100個。土壤淋洗、原位加熱、微生物化學還原等一批高精尖修復技術被實際運用在土壤地下水修復工程項目中。
從業單位推薦名錄工作繼續扎實推進。中國環境修復產業聯盟深入貫徹落實*央、*以及*推進市場化改革的精神組織開展的《污染場地調查評估修復從業單位推薦名錄》工作繼續扎實推進,已有全國44家單位的81項業務類型上榜。新一批名錄共有33家單位進行申請,審核工作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
此項公益性工作既幫助政府和業主甄別有實力、有業績的從業單位,又幫助這些單位擴大度,從根本上扭轉了土壤修復行業前期“劣幣驅逐良幣”的混亂局面,得到了國家*、*和*媒體的重點關注報道。
四、土壤修復工程項目建設情況
1、項目資金來源
資金問題是很多修復項目的主要障礙,與脫硫脫硝有電價補貼、污水處理有污水處理費不同,土壤修復沒有一套收費機制,資金大多數依賴于政府,缺乏明晰的盈利模式。目前,70%的資金來源仍是政府,而通過市場融資的項目較少,僅6.3%。
2、項目規模分析
據江蘇省(宜興)環保產業技術研究院數據庫不*統計,截至2015年6月1日,我國(大陸地區)正在開展的土壤修復工程類及調查評估類項目總計19項,投資金額約16.5億元。2013年,我國(大陸地區)公開招投標和簽約的修復工程項目有28項,金額約15億元;2014年土壤修復工程項目數量和投資金額同比上漲42.8%和13.3%。相比之下,2015年全國土壤修復項目仍處于平穩發展的狀態,并未出現跳躍式發展。但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上半年我國在項目投資上約達16.5億元,已經超出2013年全年市場投資總額。
3、項目分布情況
2015年上半年全國土壤修復類項目主要分布在11個省直轄市地區,且主要集中在江浙滬、鄂湘粵地區。兩地區項目數量均占比31.6%,總計占比63.2%;投資金額分別占比37.4%和58.3%,總計占比達95.7%。可以看到江浙滬、鄂湘粵仍舊是土壤修復的主力市場。
4、土壤修復類型
2015年上半年,全國土壤修復項目仍以污染場地修復為主,其中場地修復占到總量的78.6%,耕地修復僅占7.1%。調查發現,耕地修復上半年仍處于試點階段,預計未來的一段時間仍會維持現狀。
5、污染物類型及投資主體
已開展的土壤修復項目中的污染物仍舊以重金屬和VOCs為主。其中重金屬修復項目比例為64.1%,VOCs修復項目比例為17.9%。
2015年上半年全國土壤修復項目中,投資主體為企業的超過半數,達到68.4%;政府開展的土壤修復項目則占31.6%。其中企業多以投資開發公司的形式,在地塊開發前,組織并開展對退役場地的修復;而政府多以當地*、土地資源儲備中心為主。
6、土壤治理企業修復項目
2015年上半年治理企業是本地企業的項目占總量的50%以上。土壤修復工程投資金額動輒千萬甚至過億,據JIEI Database統計顯示,2015年上半年開展的土壤修復項目中投資過億的項目占總量的35.7%,而千萬以下的修復項目僅占28.6%。
五、土壤修復前景預測
目前我國各大財經門戶和媒體引用的我國土壤修復市場容量可謂莫衷一是,甚至千差萬別。相似的觀點認為我國土壤修復行業將在2015年約有400億元的市場規模;“十二五”期間*財政、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大約總計有千億計人民幣的投資。那么,“十三五”期間,不妨通過對比國外場地修復資金的經驗進行計算。
土壤修復產業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與此相同,修復資金占GDP的比重也遵循相同的規律,即先低后高,然后再回落維穩,而且越是經濟發達的國家,這種趨勢越為明顯。如美國場地修復資金投入占GDP的比重在四個發展階段的均值分別為:準備階段0.056%、起步階段0.123%、躍進階段0.70%和調整階段0.49%。
中商產業研究院認為,我國土壤修復目前正處于產業成長的起步階段,雖然工業在整個產業結構中占近半壁江山,自然環境已不堪重負,但同時土壤修復技術不成熟,市場盈利模式尚未完善,相關標準仍然缺失。在這種大背景下,參考美國以及歐盟各國在發展階段土壤修復資金占GDP比重的范圍下限,對我國2015年至“十三五”末的土壤修復市場資金進行預測,2015年至2020年,我國土壤修復市場規模將達到6659億元,土壤修復行業或將成為“十二五”、“十三五”環保產業新的增長點。期間zui大變數,或者說導致成長曲線有異的關鍵因素將是土壤專項立法的出臺以及國家推動政策、標準發展的力度——當前各界的普遍預估是在“十三五”期間,而其對市場的推動系數則要取決于具體內容。
XOS土壤分析儀,產品主要用于工業和市政廢水以及土壤中的檢測,包括鉛,砷,鎘,鋅等多達幾十種元素,無論是單一元素還是多元素檢測,客戶只需一鍵操作就能獲得的測量結果,分析快速。分析儀無需試劑和化學消耗品以及樣品預處理,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