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康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動態>>博物館中物種樣本命名與分類存在嚴重問題
即使是經驗豐富的自然學家也很難將植物地辨別到種的水平,或者隨便將某一類小蟲子指出是哪一屬的。因此,當博物館中新到一批樣本時,從已有的記錄中找到準確的名字也是十分頭疼的事情。事實上,這種情況經常出現并且給生物學家的研究與教學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生物科學的許多方面,包括進化學與應用自然保護,以及為達成生物多樣性會議設定的2020年的目標,都需要以命名為基礎"。牛津大學植物學系的Robert Scotland博士說到。"如果沒有對樣品的命名,*的生物樣品收藏都變得毫無意義,因為它們彼此之間不能夠相互對應"。 Robert Scotland博士還指出,隨著許多大型的生物樣品數據庫的網絡化,這一負面效應變得更加顯著。
因此,他們研究團隊決定系統地調查目前生物樣本命名的嚴重程度。他們選擇分析由共同作者Denis Filer建立的數據庫所收集這方面的數據,并利用三種不同的手段檢驗其中究竟存在多少錯誤。
首先,他們考慮了單個樣本名稱隨時間變化的規律。隨著科學家對整個物種關系網的了解的逐漸深入,以及新的物種的出現對已有物種地位的影響,每年博物館中都會有若干樣本名字唄修改。該團隊研究了來自非洲的一類姜科姜屬植物的4500個樣本,2014年的一項專題研究將其中每一種植物,每一個樣品就進行了的重命名與定位,但在此之前有58%的樣本存在誤標或標識不清的問題。由于對植物進行的專題研究還比較少,他們認為其中肯定也存在著大量的錯誤。
之后,研究者們分析了同一樣本在不同的博物館中究竟會產生多少種命名方式。一般來講植物采集人員會將同一種植物樣本分批送往各地博物館。"就像是將剛出生的雙胞胎人為地分開了", 文章*作者Zoe Goodwin這樣解釋。一旦被分開,就會被當地的土專家分別進行命名。通過對亞洲熱帶雨林的一類龍腦香科植物進行研究,他么發現有9222株藏品曾經被分成多個"復制品",造成了總共有21075個樣本的現狀。其中有29%的樣本在不同收藏地的名字都不一樣。"這其中至少有一種命名是錯誤的",文章的另一作者John Wood指出。
zui終,他們考慮了中存在的對物種標識的錯誤。通過分析來源于生物多樣性信息資源庫中關于番薯屬植物的資料,檢查了49500株來源于美國的樣本,他們發現40%的樣本名字早已過時。16%的名稱難以辨識。另外,11%的樣本并沒有接受鑒定,只到了屬級別。
他們認為造成名字誤標的原因有三:首先是時間問題,植物收藏相關人員沒有充分的時間對每一株植物進行詳細的鑒定與注釋。其次,范圍內樣本數量的激增導致管理人員難以隨時保持步伐一致。zui終,范圍內博物館數量龐大導致專家們難以對每一個樣本進行地命名。
然而,在命名錯誤的表面下隱含著更為嚴重的問題。地球上存在180萬類名稱各異的物種,其中35萬是具花植物、95萬是昆蟲。然而,Scotland博士等人發現一些具花植物的名稱通常都是錯誤的。其他研究者也發現昆蟲中的命名錯誤現象更為嚴重。"我們保守地估計世界上至少有一半的物種存在命名錯誤的情況"。
他們認為樣本數字化(用于及時比對)以及DNA測序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兩條重要途徑。然而,他們依然擔心這些手段也僅僅能夠提高命名的準確度。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化工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