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蒸騰速率測定儀又名植物蒸騰導度測定儀,植物蒸騰速率是指水分通過植物體內時,經過植物體表(主要是葉片)以氣體的方式散發到大氣中的速度。植物蒸騰速率的測量對于農業科研、教學、園藝研究
產品簡介
詳細介紹
植物蒸騰速率測定儀 儀器介紹: 植物蒸騰速率測定儀又名植物蒸騰導度測定儀。植物蒸騰速率是指水分通過植物體內時,經過植物體表(主要是葉片)以氣體的方式散發到大氣中的速度。植物的蒸騰作用能產生蒸騰拉力,蒸騰拉力是植物被動吸水與轉運水分的主要動力,這對高大的喬木尤為重要;蒸騰作用可以促進木質部汁液中物質的運輸,土壤中的礦質鹽類和根系合成的物質可隨著水分的吸收和集流而被運輸和分布到植物體各部分去;蒸騰作用還可以降低植物體的溫度,防止葉片被灼傷。蒸騰作用的正常進行有利于CO2的同化,這是因為葉片進行蒸騰作用時,氣孔是開放的,開放的氣孔便成為CO2進入葉片的通道。因此植物蒸騰速率的測量對于農業科研、教學、園藝研究、林業研究等具有重大意義。 植物蒸騰速率測定儀 測試指標: 葉片溫度 光合有效輻射(PAR) 空氣溫度 空氣濕度 蒸騰速率 氣孔導度 植物蒸騰速率測定儀 技術指標: 空氣溫度: 瑞士進口高精度數字溫度傳感器,測量范圍:0-50℃,分辨率:0.1℃,誤差±0.2℃ 葉片溫度: 鉑電阻,測量范圍:0-50℃,分辨率:0.1℃,誤差±0.2℃ 濕度: 瑞士進口高精度數字濕度傳感器,測量范圍0-*,分辨率:0.1%,誤差≤±3% 光合有效輻射(PAR): 帶有修正濾光片的硅光電池,測量范圍:0-2500?molm ㎡/秒 ,精度<5?molm ㎡/秒 流量:玻璃轉子流量計 葉室尺寸:標準尺寸55×20mm,其它尺寸可根據客戶需求定做 工作環境:溫度20℃—50℃,相對濕度:0-*(沒有水汽凝結) 電源:DC7.4V鋰電池,可連續工作7-9小時 數據存儲:2GB SD卡 顯示:320×160點陣,中文界面 體積:260×260×130mm 重量:主機3.25kg;-------------------------------------------------------------------------------- 采用植物蒸騰速率測定儀來測定植物的蒸騰速率是從植物生理的角度來研究植物耗水抗旱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而這種手段由于更加貼近植物的實際生理情況,因此也更能反映植物真實的耗水和需水情況,因此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植物生理多功能植物圖像分析儀是一種在實驗室使用的植物圖像分析設備。采用統一標準,可精確、快速地測定葉片的葉面積和葉色參數,以及瓜果截面各部分的參數,也可對采摘的植物葉片及其它片狀物體進行面積測量,還可進行葉片顏色分析(包括按葉片顏色自動分檔查詢,用于植物或作物氮肥狀態的快速評價)。系統的植物年輪分析模塊可用于樹木年代學、年輪生態環境變化學、年輪氣候學、地理科學、考古學研究。植物蒸騰導度測定儀廠家|河南云飛科技-------------------------------------------------------------------------------- 植物冠層圖象分析儀采用了冠層孔隙率與冠層結構相關的原理。它是根據光線穿過介質減弱的比爾定律,在對植物冠層定義了一系列假設前提的條件下,采用半理論半經驗的公式,通過冠層孔隙率的測定,計算出冠層結構參數。這是目前世界上各種冠層儀*采用的原理。在上述原理下, 植物冠層圖象分析儀采用的是對冠層下天穹半球圖像分析測量冠層孔隙率的方法,該方法是各類方法中zui精確和zui省力、省時、快捷方便的方法。-------------------------------------------------------------------------------- 植物冠層圖象分析儀采用了冠層孔隙率與冠層結構相關的原理。它是根據光線穿過介質減弱的比爾定律,在對植物冠層定義了一系列假設前提的條件下,采用半理論半經驗的公式,通過冠層孔隙率的測定,計算出冠層結構參數。這是目前世界上各種冠層儀*采用的原理。在上述原理下, 植物冠層圖象分析儀采用的是對冠層下天穹半球圖像分析測量冠層孔隙率的方法,該方法是各類方法中zui精確和zui省力、省時、快捷方便的方法。植物蒸騰導度測定儀廠家|河南云飛科技-------------------------------------------------------------------------------- 植物根系圖像分析系統按成像方式不同,可分為對原位根系圖像的分析儀,以及對洗根后的根系圖像分析儀。一般都要求可分析根系的長度、直徑、面積、體積、根尖數、分叉數、根交叉數等。專業些的植物根系分析系統,還可分析植物根系的主側根拓撲形態關系、連接關系,以及根尖部位的色彩變化,以便進行根系形態和構造研究。的植物根系分析系統應具備大批量圖像的全自動分析特性,用戶可對自動分析結果進行局部的交互編輯修正,以確保數據的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