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殺蟲燈的應用實現對水稻蟲害的*防控
近日,網絡上爆出了一則安徽某水稻生產示范區采用綠色防控進行水稻種植,每畝農藥使用量比普通大田減少30%,降低農藥成本20元以上,水稻每畝增產200斤左右的新聞。很多人就十分好奇,是什么樣的綠色防控技術,使得水稻呈現出一派喜人的豐收景象呢?其實,到過實地的人都看見了一排排的太陽能殺蟲燈,沒錯,這就是助力水稻豐產的新型綠色防控技術。要知道,綠色農業是現代農業發展的主要方向,但是想要實現綠色農業,那首先要做的便是對蟲害的*防控,而太陽能殺蟲燈便是可以幫助農戶們實現*蟲害防控的科學儀器。那么太陽能殺蟲燈是怎樣實現對水稻蟲害的*防控的呢?使用該儀器的意義何在呢?
這就要從該儀器的殺蟲原理來進行闡述了,太陽能殺蟲燈是一種物理殺蟲儀器,它利用害蟲趨光、趨波、趨色、趨性信息等特性進行誘殺,在白天太陽能電池板可以自動蓄電,夜間該儀器自動開燈引誘害蟲,被引誘的水稻害蟲會在接觸到高壓電網時,就能被有效地觸殺。
要知道,在水稻種植過程中,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等都是較難治理的害蟲,由于過去過于依賴農藥來進行治理,所以隨著時間的積淀,這些害蟲都會產生較強的耐藥性,如果盲目地加大農藥使用量的話就極易造成環境污染、稻谷農殘,而且治理效果并不太明顯。因此,千萬別小瞧這個太陽能殺蟲燈,它根據害蟲的趨光性特征,經過實踐發現,確實能夠有效地殺死稻飛虱等害蟲。而且安徽水稻生產示范區也是很成功的例子,據了解在有了太陽能殺蟲燈之后,該示范區的稻田農藥打得少了,但水稻的長勢也比往年好。
所以,憑借著其物理特性的殺蟲模式,對于市場而言,太陽能殺蟲燈的使用意義就是有效緩解了稻谷等農產品的農藥殘留,保證了消費者的健康。而對于生產方來說,該儀器讓農戶們實現了減藥增產,在減少對農業環境污染的同時,更是保障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